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8章 文魁定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nbsp消息传到双廷,蒙古那颜们虽有不满,却也认可nbsp“草原总管”nbsp的安排nbsp——nbsp合丹王对巴图说:“你当草原总管,比当状元更实在,能直接护着牧民。”nbsp巴图也没意见,他本就不在乎状元的名号,在乎的是能不能帮草原。

    nbsp汉臣们却有些担心,怕萧虎变卦。周显找王恂,让他去给萧虎送些江南的新茶,王恂却道:“周大人,萧将军是明君,不会因一杯茶改主意。我若真能当状元,是因为‘双翼论有用,不是因为茶。”nbsp周显被说得脸红,没再坚持。

    nbsp工部开始准备状元的赏赐,按规矩该赐nbsp“金带紫袍”,萧虎却让人改了,说nbsp“要赐一支‘虎纹金笔,不是金带紫袍”。工匠赵德海接到命令时,正在给《虎历》做木盒,他问监工:“将军,状元该赐金带,怎么赐笔?”nbsp监工道:“将军说,王主事是文状元,要靠笔治世,金笔比金带有用。”nbsp赵德海点点头,立刻去选材料nbsp——nbsp笔杆要用上等紫檀木,刻简化虎纹(无爪无牙,显文治而非武备),笔尖用赤金,墨囊嵌绿松石(汉地工艺,显双廷协调),还要在笔杆内侧刻nbsp“双翼”nbsp二字,呼应王恂的理念。

    nbsp巴图听说要赐金笔,特意去工部看了看。赵德海正在刻虎纹,见他进来,忙停下手里的活:“巴图千户,您看这虎纹刻得怎么样?”nbsp巴图摸着笔杆:“刻得好,像王兄的性子,温和却有力量。”nbsp他忽然对赵德海道:“能不能在笔杆外侧再刻个小狼纹?不用太大,就一点点,代表草原。”nbsp赵德海愣了愣,随即点头:“我问问将军。”nbsp萧虎听说后,笑着答应:“可以,就刻在虎纹旁边,像草原和农耕靠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至元四十四年秋九月十九,萧虎在白虎殿召集双廷大臣,定夺状元归属。殿内的布置很简单:御座前的案上,左边摆着巴图的牧政策论,右边放着王恂的《双廷共治疏》,中间空着,等着放最终的状元文书。

    nbsp萧虎先让巴图说话。巴图走到殿中,声音洪亮:“回将军,回各位大人,我巴图是草原的汉子,不懂太多文墨,只知道护好牧民、管好草原。若王兄的‘双翼论能帮大元,帮草原和农耕都过好日子,这状元该归王兄,我愿当草原总管,帮王兄安草原。”nbsp话刚说完,蒙古那颜们都愣住了,合丹王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nbsp——nbsp他没想到巴图会主动退让。

    nbsp接着是王恂。他捧着《双廷共治疏》,躬身道:“回将军,回各位大人,我的‘双翼论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巴图兄的牧政策论、郭先生的节气测算、周大人的农耕经验,还有各位千户、里正的帮忙,才有的。若我能当状元,是因为大元需要‘双廷协调,不是因为我王恂有多厉害。我当了状元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巴图兄的牧政策论融入疏稿,一起推行。”

    nbsp萧虎看着两人,嘴角露出笑意。他站起来,声音在殿内回荡:“巴图千户护草原,有功;王恂主事连双廷,有谋。当前大元,刚定大都,需草原稳定,更需双廷协调,方能长治久安。故,定王恂为‘文状元,赐虎纹金笔,主掌双廷议事司,推行‘双翼治世之策;巴图为‘草原总管,主掌草原牧政,协助王恂安草原。”

    nbsp合丹王刚想开口,帖木儿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道:“将军说得对,巴图当草原总管,能直接管牧民,比当状元有用。”nbsp周显等汉臣也松了口气,纷纷躬身道:“将军圣明!”nbsp殿内的气氛瞬间缓和,之前的争执没了踪影,只剩下对未来治世的期待。

    nbsp赵德海把做好的虎纹金笔捧进白虎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这支笔上。笔杆是紫檀木的,外侧刻着简化的虎纹(汉地瑞兽)和小狼纹(草原象征),虎纹的爪子收着,狼纹的牙齿藏着,显得格外平和;笔尖是赤金的,泛着温润的光;墨囊嵌着绿松石,是江南的工艺;内侧刻着nbsp“双翼”nbsp二字,只有握着笔的人才能摸到。

    nbsp萧虎拿起金笔,指尖抚过虎纹和狼纹:“这支笔,有草原的狼,有汉地的虎,不是要分谁高谁低,是要让它们靠在一起,帮大元写治世之策。”nbsp他把笔递给王恂:“王状元,用这支笔,写好《双廷共治疏》,让草原的牧民有马有羊,让农耕的农民有粮有田,别辜负了这‘双翼二字。”

    nbsp王恂双手接过金笔,指尖触到内侧的nbsp“双翼”,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他躬身道:“臣定不辱使命!定让草原借马助耕,农耕借粮助牧,让大元如虎添翼!”nbsp巴图也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王兄,草原的事交给我,你只管放心推行疏稿,若有千户不配合,我帮你说!”nbsp两人的目光相遇,没了之前的对立,只有并肩作战的默契。

    nbsp赵德海站在殿外,看着这一幕,悄悄擦了擦眼角。他想起自己铸白虎殿铜首时,王恂让他刻nbsp“兼容并蓄”nbsp的字样;想起做《虎历》木盒时,巴图让他留个放狼牙符的小格子;想起做这支金笔时,萧虎让他刻虎纹和狼纹nbsp——nbsp这些细节,都藏着大元治世的希望,不是靠刀枪,是靠彼此的理解和配合。

    nbsp赐笔仪式在白虎殿外的广场举行。王恂身着浅绯色官袍(文状元的服色),捧着虎纹金笔,站在丹墀上。巴图身着黑色皮甲(草原总管的服色),站在他旁边,手里握着那把征战时得的蒙古刀。双廷大臣分列两侧,蒙古那颜们的皮靴踩在青石上,汉臣们的纱帽在阳光下泛着光,却没了之前的隔阂。

    nbsp萧虎站在御座上,高声道:“王恂为文状元,赐虎纹金笔,主掌双廷议事司;巴图为草原总管,主掌草原牧政。望你们二人,一管文治,一管牧政,同心协力,安我大元!”nbsp话音刚落,广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蒙古那颜们的欢呼声和汉臣们的叫好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和谐的歌。

    nbsp波斯商人伊本站在人群后,对翻译道:“你们的将军真聪明,没选‘草原还是‘农耕,选了‘一起治世,这样才对嘛。”nbsp翻译笑着点头,指着王恂手里的金笔:“那支笔,有虎有狼,就是要让草原和农耕一起好。”nbsp伊本看着金笔上的虎纹和狼纹,忽然明白了nbsp——nbsp大元的治世,不是靠谁压过谁,是靠谁也离不开谁。

    nbsp仪式结束后,王恂和巴图一起走下丹墀。王恂握着金笔:“巴图兄,咱们先去云州,把牧界再定细些,然后去江南,看看水利修得怎么样。”nbsp巴图点头:“好!我让千户们准备好马,帮农民拉犁;你让里正们准备好麦种,给牧民留着。”nbsp两人的身影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一个握着笔,一个握着刀,却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至元四十四年秋,王恂用虎纹金笔修改完成《双廷共治疏》,把巴图的nbsp“牧界互市”“军户世袭”nbsp建议都加了进去,呈给萧虎。萧虎看后,在疏稿上批nbsp“准行”,发往各路府州县。云州的千户们按疏稿,在牧界旁设了十个互市点,牧民的羊能及时换成汉地的盐铁,农民的麦能及时换成草原的马;江南的里正们按疏稿,借蒙古骑兵修水渠,工期比原定缩短了一半,当年的稻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

    nbsp巴图在草原推行nbsp“借马助耕”,每个千户选十匹壮马,借给汉地农民拉犁,农民秋收后,给牧民送两石麦种作为回报。有个老牧民握着巴图的手道:“巴图总管,以前咱们只知道放马,现在还能帮汉人拉犁,换麦种,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nbsp巴图笑着点头,心里忽然明白nbsp——nbsp草原的稳定,不是靠封闭,是靠和农耕的配合。

    nbsp王恂用虎纹金笔写了篇《状元自勉文》,贴在双廷议事司的墙上:“状元非虚名,是治世之责。当以笔代剑,连双廷之好;以文代武,安百姓之生。若有负此职,愿缴还金笔,归田务农。”nbsp汉臣们看了,纷纷表示要nbsp“以王状元为榜样”;蒙古那颜们看了,也说nbsp“这样的状元,咱们认”。

    nbsp萧虎站在中都城头,看着云州送来的nbsp“牧界互市图”nbsp和江南送来的nbsp“水利收成表”,对李默道:“你看,选对了状元,就是选对了治世的方向。”nbsp李默点头:“将军说得对,王状元的金笔,比十道圣旨都管用。”nbsp秋风掠过城头的旗帜,“大元”nbsp二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在为这nbsp“双翼治世”nbsp的开端,奏响最响亮的号角。

    nbsp而那支虎纹金笔,被王恂放在双廷议事司的案头。每天清晨,他都会用这支笔,在《双廷共治疏》的抄本上添新的细节:今日云州互市收了多少羊,明日江南水利修了多少里,后日草原借了多少马助耕nbsp——nbsp这些琐碎的记录,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守住对萧虎的承诺,守住对双廷百姓的承诺,守住那nbsp“双翼治世”nbsp的初心。

    喜欢。

第948章 文魁定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