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1章 燕都定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01nbsp章:燕都定鼎(迁都中都的龙脉之争)(至元四十三年初秋?虎都白虎堂)

    nbsp白虎堂的铜炉里燃着西域进贡的乳香,烟气绕着梁上的白虎浮雕盘旋。萧虎将一幅泛黄的舆图铺开在案上,图上用朱笔圈出nbsp“金中都”nbsp旧址(今北京西南),墨迹尚未干透。“江淮已定,江南将平,”nbsp他指尖叩着舆图,“虎都(汴梁)偏居中原,北控燕云不足,南镇吴越有余,非长久帝都之选。”

    nbsp帐下的蒙古将官先是错愕,随即哗然。帖木儿按捺不住,起身道:“中都乃金虏旧都,荒弃十余年(金亡后遭战火焚毁),重建需耗百万民力!且离漠北太远,宗室亲贵岂能应允?”nbsp他的靴底在青砖上碾出轻响,显是动了怒气nbsp——nbsp蒙古贵族多视草原为根本,迁都中原腹地,无异于背离祖地。

    nbsp汉臣周显却上前一步,指着舆图上的燕山山脉:“中都背靠燕山,左临渤海,右扼居庸关,正合‘负山带海之势。若于此定都,北可制蒙古诸部,南可威慑江南,比虎都更具中枢之利。”nbsp他特意加重nbsp“威慑江南”nbsp四字,暗合萧虎平定南宋后的长远布局。

    nbsp萧虎未看争论双方,只对侍立一旁的钦天监少监李德彰道:“李先生精通风水,可曾踏看中都旧址?”nbsp李德彰躬身应道:“三月前奉将军密令前往,中都废墟下仍有龙脉之气,其势如潜龙在渊,待时而动。”nbsp这话一出,帐内的议论声顿时低了三分nbsp——nbsp蒙古人虽不信风水,却敬畏nbsp“龙脉”nbsp之说(草原亦有nbsp“圣山”nbsp信仰)。

    nbsp迁都之议传到汗廷,果然如帖木儿所料,宗室亲王炸开了锅。忽必烈的异母弟阿里不哥在和林(蒙古旧都)召集宗王会议,摔碎了萧虎送来的中都舆图:“萧虎不过一江淮统帅,竟敢妄议迁都!他是想把大汗困在汉地,学金海陵王(迁都燕京的金朝皇帝)偏安吗?”nbsp帐外的亲兵听到nbsp“金海陵王”nbsp三字,都缩了缩脖子nbsp——nbsp这位金朝皇帝因迁都南下而身死国乱,是蒙古贵族眼中的前车之鉴。

    nbsp赴和林奏事的蒙古千户阿古拉,带回了宗王们的联名奏章,墨迹里混着酒渍(显是饮宴时仓促写就):“请大汗收回成命,诛杀妄议迁都者以儆效尤。”nbsp萧虎看着奏章上歪歪扭扭的蒙古文,忽然笑了:“他们怕的不是迁都,是怕我在中都站稳脚跟,断了他们南下劫掠的念想。”

    nbsp周显在旁补充:“阿里不哥暗中联络漠北诸部,若迁都事成,他的封地(漠北)便失了中枢优势。”nbsp萧虎点头nbsp——nbsp他要的不仅是一座都城,更是借迁都削弱漠北宗室的影响力。“告诉阿古拉,”nbsp他对亲兵道,“让他在汗廷散布消息,就说中都藏有金朝内库的金银,足够赏赐宗王。”nbsp对付贪婪者,最有效的永远是利益。

    nbsp萧虎特意在白虎堂设下风水宴,邀李德彰详解中都龙脉。李德彰捧着罗盘,罗盘的铜针在磁石上微微颤动:“中都之地,太行山脉自西而来,燕山山脉从北而至,二龙交汇于永定河,此谓‘双龙抱水。金代在此定都百年,非无因也。”nbsp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土壤样本,土色呈褐黄,混着细小的螺壳:“此乃‘龙涎土,证此地曾为水脉汇聚之所,生气旺盛。”

    nbsp有个蒙古百户不懂装懂,指着罗盘问:“这针为何总动?莫不是有妖?”nbsp李德彰不慌不忙道:“此乃地磁之理,针指北方,正合中都‘面南背北的帝王之相。”nbsp他怕蒙古人不信,又补充,“草原的圣山不也有方向吗?中都的龙脉,就是汉地的圣山。”nbsp这话竟让那百户哑口无言。

    nbsp萧虎冷眼旁观,见蒙古将官的神色渐缓,便对李德彰道:“李先生可敢立誓?若迁都中都,必能镇住江南气运,保江山稳固?”nbsp李德彰慨然道:“愿以项上人头为誓!虎踞燕山,必能扼住江南龙气,不出十年,南宋旧地自会臣服如江淮。”nbsp他这话半是风水,半是政治nbsp——nbsp萧虎要的,正是nbsp“天命所归”nbsp的舆论支撑。

    nbsp深夜的白虎堂,萧虎单独召见周显,案上摆着两份账册:一份是重建中都的预算(需征调工匠三万,民夫十万),另一份是江淮赋税的明细(秋粮已入库,足够支撑初期工程)。“蒙古人反对,无非是怕失去草原的话语权,”nbsp萧虎蘸着茶水在案上画了个圈,“中都离漠北远,但离中原近nbsp——nbsp把汉地的财赋、人才聚于此,他们纵有不满,也奈何不得。”

    nbsp周显指着账册上的nbsp“琉璃瓦”nbsp一项:“需从江南调窑工,临安的官窑最擅此技。”nbsp萧虎点头:“让孟珙去办,就说‘为新帝都烧瓦,是降臣的本分。”nbsp他要让南宋降臣参与迁都,既显信任,又将其与新帝都绑定,断了他们的退路。

    nbsp“还有帖木儿,”nbsp周显忧心道,“他在蒙古将官中威望高,若执意反对,恐生兵变。”nbsp萧虎冷笑:“给他个肥差nbsp——nbsp命他掌中都卫戍,辖三万蒙古骑兵。”nbsp周显一愣,随即醒悟:让帖木儿参与建城,等于把他的势力纳入新帝都体系,想反也难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忽必烈在和林的大安阁,对着中都舆图看了三日。阿里不哥的奏折堆在左侧,萧虎的陈情书放在右侧,他指尖在两者间徘徊。“萧虎想迁都是假,想把汉地牢牢攥在手里是真,”nbsp他对耶律楚材道,“但他说的没错,虎都确实偏了。”

    nbsp耶律楚材递上一份密报:“江南士绅暗中联络,说‘若北朝定都汴梁,犹存南顾之心;若定都燕云,则有一统之志。”nbsp忽必烈眼神一动nb

第901章 燕都定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