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8章 吞江成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98nbsp章:吞江成军(渡江前的最后部署)(至元四十三年暮夏?扬州船坞与虎豹阁)

    nbsp扬州船坞的木桩在江水中微微震颤,百名工匠喊着号子,将巨虎舰缓缓推入长江。这艘长三十五丈的楼船,船首雕着张开巨口的虎头,獠牙用黄铜包裹,阳光下闪着冷光;甲板上列着十二门改良虎蹲炮,炮口都对着江面,像蓄势待发的猛兽。

    nbsp陈六踩着跳板登上舰桥,手指抚过舱壁的nbsp“吞江”nbsp二字nbsp——nbsp这是他亲笔所书,笔锋带着铁划银钩的狠劲。“试炮。”nbsp他一声令下,炮手们装填火药,引线燃尽的瞬间,炮口喷出浓烟,对岸的靶船应声碎裂。“射程比楼船炮远半里,”nbsp陈六对身旁的水万户副手道,“弹丸里混了铁砂,炸开后能扫一片。”

    nbsp船坞外,萧虎正看着水师名册。三百艘蒙冲舰、一百五十艘斗舰、五十艘楼船,加上新下水的十艘巨虎舰,刚好凑齐五百之数。“水兵里,原南宋降兵占多少?”nbsp他问周显。“三成。”nbsp周显答,“陈六说,他们熟悉水情,比蒙古骑兵更顶用。”nbsp萧虎点头nbsp——nbsp他要的不是纯蒙古水师,是能横渡长江的利刃。

    nbsp清晨的江面上,吞江军正在演练nbsp“鸳鸯阵”:蒙古水兵负责操炮,汉人水兵掌舵划桨,配合却总差着火候。有个蒙古兵嫌桨手划得慢,一脚踹翻了木桨,汉人士卒立刻操起船篙要打,被陈六厉声喝止。

    nbsp“蒙古人认炮,汉人认水,”nbsp陈六在操练场上立了块木牌,“炮响三声,桨手加速;炮响一声,桨手落桨。”nbsp他让双方各选十名老兵,手把手教对方术语nbsp——nbsp蒙古兵学nbsp“左舷”“右舵”,汉人士卒学nbsp“装弹”“瞄准”。三日后再练,当炮声响起时,木桨起落竟如钟表般齐整。

    nbsp萧虎微服来看操练,见一个蒙古小卒帮汉人桨手修补船缝(用的是草原的羊毛捻线),而汉人水兵正给蒙古炮手递水囊(里面是加了盐的凉茶水)。“不用强求亲如兄弟,”nbsp他对陈六道,“只要他们认同一面旗nbsp——nbsp吞江军的虎头旗。”

    nbsp虎豹阁中层的军器图谱室里,陈六铺开《长江水域图》,图上用朱砂标着浅滩、暗礁、水流急缓处。“第一策,火攻。”nbsp他指着镇江下游的芦苇荡,“用二十艘哨船载火油,趁东南风起,顺流烧其水寨。”nbsp周显皱眉:“若风不顺呢?”nbsp陈六指向另一个红点:“备三十艘‘闷葫芦船,船底凿洞,装满硫磺,沉在宋军船坞下,点火后能炸翻船底。”

    nbsp“第二策,夜袭。”nbsp他又指采石矶,“此处水浅,宋军防备松懈。选五百善水的士卒,乘夜用羊皮筏渡过去,夺下西岸炮台,掩护主力渡江。”nbsp萧虎注意到图上采石矶旁画了只青蛙:“这是什么?”nbsp“那里多蛙鸣,”nbsp陈六道,“夜袭时以蛙声为号,不易被察觉。”

    nbsp“第三策,佯攻牵制。”nbsp最后一个红点落在江阴,“派百艘斗舰攻江阴,吸引宋军水师主力,主力则直扑镇江nbsp——nbsp这是最稳妥的法子。”nbsp萧虎指尖在三策上各点了点:“三策并用,火攻为虚,夜袭为实,佯攻要像真的。”

    nbsp虎豹阁顶层密议室,檀香混着汗味弥漫在空气中。帖木儿按着腰间的弯刀,嗓门比江涛还响:“镇江不过是座孤城,末将率五千骑兵,三日就能踏平!”nbsp孟珙却摇头:“宋军在镇江外围设了三道铁索,楼船连成营,骑兵根本近不了岸。”

    nbsp“孟将军是怕了?”nbsp帖木儿斜睨着他,“当年你守黄州时的狠劲去哪了?”nbsp孟珙攥紧了虎笏(萧虎所赐的议事信物):“末将是怕无谓牺牲。不如先取常州,断镇江后路,使其不战自溃。”nbsp两人争执起来,一个要正面强攻,一个要迂回包抄,唾沫星子几乎溅到地图上。

    nbsp萧虎一直没说话,直到香炉里的香燃尽半寸,才缓缓道:“镇江是临安的门户,打下来,才能震慑江南。”nbsp他看向陈六:“水师何时能准备好?”nbsp“七日后大潮,水位最高,适合巨虎舰冲阵。”nbsp陈六答。萧虎拍板:“就定在七日后,按陈六的三策办。”

    nbsp孟珙在灯下草拟檄文,砚台里的墨磨了又磨,总觉得下笔千斤重。他原是南宋黄州守将,如今却要列举故主的罪状,笔尖在纸上悬了许久,才落下第一句:“宋室南迁百载,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

    nbsp周显在旁看着,见他写nbsp“理宗宠信奸佞,沈炎之流误国”,却避开了太后与宗室,便提醒:“萧将军说,要留有余地,毕竟还要招降州府。”nbsp孟珙点头,把nbsp“诛灭宗室”nbsp改成了nbsp“罪止首恶”。他想起献虎头铡时的决绝,此刻却在字里行间藏了慈悲nbsp——nbsp不是为南宋,是为那些还在观望的旧部留条退路。

    nbsp檄文写好后,萧虎亲自删改了三处,尤其在nbsp“凡献城归降者,保其家产”nbsp一句旁,

第898章 吞江成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