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4章 和议僵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94nbsp章:和议僵局(南宋的最后挣扎)(至元四十三年夏?临安城与扬州境)

    nbsp理宗的朱笔在和议回诏上停顿了三次,终在nbsp“割地绝不可从”nbsp八字上加重了力道。黄麻纸被笔尖戳出浅痕,像他此刻紧绷的神经。“岁贡可增至三十万两,朕认了;称臣纳款,朕也忍了。”nbsp他将诏书扔给内侍,“但镇江、常州是临安门户,割了地,北人骑兵三日可抵皋亭山,朕岂不成了亡国之君?”

    nbsp朝堂上的争论已持续三日。徐清叟余党、礼部尚书沈炎拍着朝笏嘶吼:“宁死不割地!请陛下下旨亲征,聚江南义士,必能击退北虏!”nbsp户部侍郎程元凤却捧着空饷册哭倒在地:“国库只剩三个月军粮,亲征?拿什么征?”nbsp史宅之站在角落,袍袖被冷汗浸得发皱nbsp——nbsp他知道,理宗的nbsp“底线”,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体面。

    nbsp诏书发出前夜,理宗密召赵葵之子赵溍入宫,赐御剑一柄:“你父在镇江操练水师,可伺机夺回扬州。告诉赵葵,只要能打一场胜仗,和议便有转机。”nbsp御剑的穗子扫过案头的青瓷瓶,瓶中插着的江南莲蓬,莲子已悄悄生了霉。

    nbsp镇江水师营的夜训比往日严苛三倍。赵葵站在nbsp“镇海号”nbsp残舰上,看着士兵们演练nbsp“夜袭登船”,竹制登船梯一次次撞在模拟的蒙古船板上,发出闷响。“记住,北人的虎头船夜间不备灯,咱们用火箭瞄准帆索,烧了帆,他们就是活靶子。”nbsp他的声音里带着沙哑nbsp——nbsp这是他第七次修改夜袭方案,每次都在黎明前推翻重来。

    nbsp心腹将领王坚偷偷递上密信:“扬州城内有旧部联络,称北人粮草屯于西门外,可里应外合。”nbsp赵葵展开信纸,上面的墨迹被水洇了半片,是从江北泅水送来的。“再等等,”nbsp他把信凑到烛火上烧掉,“史相公那边还没消息,不可轻举妄动。”nbsp他怕的不是蒙古兵,是临安的朝令夕改nbsp——nbsp上次收复濠州的捷报传到宫里,换来的竟是nbsp“暂勿扩大战事”nbsp的敕令。

    nbsp操练间隙,老兵张五(侥幸从nbsp“定江号”nbsp逃生)找到赵葵,呈上一块烧焦的船板:“这是从北人船坞捡的,上面有新刻的‘吞江二字。”nbsp赵葵摸着那遒劲的刻痕,忽然想起萧虎在扬州城头的传言:“南人水战再强,也挡不住江水东流。”nbsp他一拳砸在船舷上,震落了几片松动的木屑。

    nbsp镇江城外的蒙古骑兵故意在黎明时分吹响号角,马蹄踏过稻田,惊飞了成群的白鹭。帖木儿勒住马,看着城楼上慌乱的宋兵,嘴角勾起冷笑nbsp——nbsp萧虎的命令是nbsp“围而不攻,闹而不打”,要让临安觉得nbsp“北人随时会破城”。

    nbsp他让人在阵前竖起木牌,用汉隶写nbsp“献城者免死,顽抗者屠族”,每个字都用猪血涂红。有个胆大包天的骑兵冲至城下,用长矛挑起一串馒头,对着城头喊:“宋兵兄弟们,北境的麦饼管够!”nbsp城上的箭雨立刻泼下来,却连马毛都没伤到nbsp——nbsp骑兵早策马退回了安全地带。

    nbsp入夜后,帖木儿命人在城外点燃三百堆篝火,每堆火旁插两面白虎旗,远远望去,仿佛有千军万马。他躺在帐中,听着镇江方向传来的更鼓声,对亲兵道:“等临安的援兵一动,咱们就撤。”nbsp他要的不是镇江,是南宋君臣的恐慌。

    nbsp扬州街头的茶馆里,说书先生突然改了话本。“各位可知,”nbsp他敲着醒木,唾沫星子飞溅,“临安城里的大官们正商量着,要把江北百姓都送给北人呢!说是‘舍卒保车,保他们在江南继续享福!”nbsp茶客们哗然,有个刚从黄州逃难来的汉子拍案而起:“我就说朝廷怎么不来救,原来是早把咱们卖了!”

    nbsp这出戏是孟珙精心安排的。他让归义营的士兵假扮流民,在市集上哭诉nbsp“家乡被屠,朝廷不管”,又命人在淮河渡口撒传单,上面画着南宋官员搂着美妾,对江北难民的哀嚎充耳不闻。传单的落款是nbsp“江北义士泣血”,却没人知道,油墨是从虎都运来的。

    nbsp扬州知府李庭芝察觉不对,派人抓了说书先生,却在他的靴底搜出孟珙的令牌。“这是北人的离间计!”nbsp李庭芝贴出告示辟谣,可百姓们看着城外蒙古骑兵的营帐,再看看迟迟不到的救济粮,告示很快就被撕碎当柴烧了。

    nbsp史宅之的奏疏在御案上堆了半尺高,最上面那本写着nbsp“请下罪己诏”。他跪在紫宸殿的金砖上,膝盖早已麻木:“陛下,江北百姓疑朝廷弃之,若下罪己诏,言‘朕失察,致生灵涂炭,或可挽回人心。”nbsp理宗却盯着屏风上的《长江万里图》,不耐烦地挥手:“史相公是老糊涂了?下罪己诏,岂不是长北人志气?”

    nbsp沈炎在旁冷笑:“史相公怕是收了北人好处吧?不然怎处处为他们说话?”nbsp这话像针一样扎进史宅之的心里nbsp——nbsp他的侄子史嵩之在扬州被俘,萧虎曾派人传话nbsp“愿放归,只需史相公美言几句”,被他严词拒绝。可此刻,没人记得他的清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退朝时,史

第894章 和议僵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