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5章 盱眙夜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75nbsp章:盱眙夜泊(破江军的最后部署)(至元四十三年夏?盱眙淮河段)

    nbsp帖木儿的骑兵在濠州城下已厮杀三日。蒙古兵顶着宋军的箭雨,将裹着油脂的柴草堆在西门下,火借风势舔舐着夯土墙,把城楼的nbsp“濠州卫”nbsp匾额烧得只剩焦黑的木框。“再攻半个时辰!”nbsp帖木儿挥刀砍断一支射来的弩箭,他的战马前蹄已被流矢划伤,却仍焦躁地刨着地面。

    nbsp南宋援军从滁州、和州赶来,黑压压的队伍在淮河西岸绵延十里。统制张彪站在城头,看着援军旗号松了口气,却没察觉蒙古骑兵的阵型正悄悄收缩nbsp——nbsp帖木儿的任务不是破城,是把尽可能多的宋军拖在濠州。“萧将军说了,”nbsp他对亲兵道,“等看到盱眙方向的狼烟,咱们就撤。”nbsp此时的淮河主道,已只剩零星的巡逻船。

    nbsp盱眙以东的芦苇荡里,三百艘虎头船像蛰伏的水兽。船身被芦苇秆伪装,帆收得只剩一角,露出的桅杆缠着青布,远看与芦苇无异。张诚带着水兵用竹篙拨开密集的芦叶,每艘船的间距严格控制在五丈,既避免碰撞,又能快速列阵。“桨手把橹绳再勒紧些,”nbsp他低声喝止一个打瞌睡的新兵,“惊起水鸟,就等于给宋兵报信。”

    nbsp最外围的警戒船是二十艘不起眼的渔船,渔夫都是白虎堂的外围成员,腰间藏着短刀,假装打渔时,眼睛却盯着南岸的动静。有艘南宋巡逻船靠近,渔夫们立刻撒网,网绳上挂着的铜铃叮当作响,掩盖了战船的划水声。“今晚的鱼真多。”nbsp渔夫隔着水喊话,巡逻兵骂了句nbsp“晦气”,调转船头离去。

    nbsp陈六踩着跳板,在nbsp“白虎号”nbsp与相邻战船间穿梭。他手里的竹尺量遍了每门虎蹲炮的仰角:“这门低了半寸,垫三块木片。”nbsp炮身的铁环上,他用朱砂画了条细线,与船舷的刻度对齐nbsp——nbsp这是他独创的nbsp“准星法”,确保三百步外能正中扬州水寨的木栅栏。

    nbsp“师傅,硫磺配比要不要再加一成?”nbsp徒弟捧着火药罐问。陈六舀出一勺闻了闻,眉头紧锁:“北境的硝石杂质多,加硫磺会炸膛。就按原方,用干燥的芦花当助燃剂。”nbsp他忽然摸到炮身的刻痕,那是nbsp“淮铁”nbsp二字,想起师弟陈大寿在扬州船坞里打的铁力木,指甲无意识地抠着木头。“等过江了,”nbsp他对自己说,“得让这炮看看,谁造的家伙更硬。”

    nbsp“白虎号”nbsp的指挥舱里,萧虎用象牙杆在沙盘上划出箭头:“前锋五十艘船主攻扬州水寨,撕开缺口后,中军一百艘直插采石矶,后军负责掩护粮船。”nbsp周显在旁标注:“水寨西侧有暗礁,去年测深时记的是三丈,需提醒舵手绕开。”

    nbsp萧虎忽然问:“临安的内应有消息吗?”nbsp李默的密信刚送到,上面只有nbsp“周良已动”nbsp四字。“周良能改禁军换防册,却未必敢烧粮仓。”nbsp周显忧心道。萧虎把象牙杆顿在沙盘上:“不用他烧,只要拖延半个时辰,咱们的登船队就能上岸。”nbsp舱外传来风候官的通报:“东南风已起,风力二级,后半夜可达三级。”nbsp他掀开舱帘,望着漆黑的南岸,眼底闪过一丝锐光。

    nbsp南岸的柳树林里,南宋哨兵周平正揉着冻僵的脚。他的任务是监视芦苇荡,可今夜的风总带着股铁锈味nbsp——nbsp那是北境铁器特有的气息。忽然,对岸闪过三盏萤火虫的绿光,他刚要喊,却被身后的人捂住嘴。“自己人。”nbsp黑影低声道,是白虎堂的细作,“别出声,明早给你十两银子。”

    nbsp细作转身吹了声口哨,芦苇荡里回应三声鸭鸣。这是约定的暗语:鸭鸣代表nbsp“安全”,蛙叫代表nbsp“有异动”。张诚在nbsp“白虎号”nbsp上听到暗号,对水兵道:“把登船梯的铁钩再磨磨,钩尖要能咬住楼船的木板。”nbsp此时的扬州水寨,守兵正围着篝火赌钱,没人注意对岸的萤火虫比往常亮了几分。

&nb

第875章 盱眙夜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