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史相之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史书由人写,可淮河两岸的人,得活着才能看史书。”nbsp他拿起那枚涂改过的账本,扔进炭盆,火苗舔舐着纸页,将nbsp“军需”nbsp二字烧成了灰烬,飘向夜空,像无数双眼睛在看。
nbsp死士张三捧着密信,贴着史府后墙的阴影穿行。他的靴底裹着棉布,踩在青石板上悄无声息,腰间的短刀藏在送饭的食盒里。经过朱雀桥时,见徐清叟的人正盘查行人,灯笼的光扫过他的脸,他低头时,看见食盒缝里露出的信纸角,上面nbsp“百姓”nbsp二字被风掀起,像只挣扎的蝶。
nbsp张三想起史弥远的嘱咐:“信送到,不必带回话。”nbsp他握紧食盒,指尖触到盒底的夹层nbsp——nbsp那里藏着半块虎纹瓷片,是取信的信物。淮河的风从南边吹来,带着水汽的凉,他忽然明白,这封信不只是相爷的嘱托,更是两岸百姓能不能安稳过冬的指望。
nbsp徐清叟的书房里,也亮着灯。心腹捧着从史府后门截获的废纸(被史弥远丢弃的涂改草稿),纸上模糊的nbsp“马”“北地”nbsp字样已能辨认。“大人,史弥远果然在账本上动手脚。”nbsp心腹冷笑,“只要拿到他与萧虎的密信,就能扳倒他。”
nbsp徐清叟捻着胡须,看着纸上的朱砂痕迹:“他老奸巨猾,怎会留下实证?”nbsp他忽然想起理宗案上的虎纹瓷碗,“那只瓷碗,查得如何?”nbsp心腹答:“是史相进献的,釉色与官窑无二,只是……nbsp碗底似乎有暗纹。”nbsp徐清叟眼睛一亮:“取来,用醋泡了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理宗在福宁殿翻着边贸账本,指尖划过nbsp“军需采马”nbsp的记录,眉头微蹙。史弥远刚退下时,额角的汗他看得清楚,而徐清叟递上的弹劾草稿,字里行间都在说nbsp“史相专权”。“这账本,倒像块烫手山芋。”nbsp他对贴身太监说,将账本推到一边,“盱眙的税银,少了多少?”
nbsp太监答:“比去年多三成,只是……nbsp北地的硫磺,近来少了。”nbsp理宗想起襄阳守将的奏报,说军器坊快断料了。他忽然拿起那只虎纹瓷碗,碗沿的磕碰处像只眼睛,正盯着他。“史弥远,萧虎……”nbsp他低声自语,“你们都想让朕当棋子,可这天下,终究是赵家的。”
nbsp史弥远重回书房时,炭盆里的灰烬已冷。他取下墙上的《九域图》,露出后面的暗格,里面藏着幅自己画的小像nbsp——nbsp画中他穿着布衣,在江南的田埂上行走,身后跟着几个孩童。“若当年没入仕……”nbsp他苦笑,将小像藏回暗格,重新挂上《九域图》,图上的淮河像条银带,系着南北大地。
nbsp周忠端来参汤,见他对着镇纸发愣:“相爷,徐尚书那边……”nbsp史弥远摆手:“他要查,就让他查。只要盱眙的互市不停,只要襄阳的硫磺能运到,我这身骂名,担得起。”nbsp他拿起镇纸,轻轻放在新写的奏章上,奏章的题目是《请增盱眙互市税额以充军饷》。
nbsp三日后,阿古拉在盱眙的货栈收到密信。他用银簪挑开封口的蜜蜡(史弥远不知,这银簪是萧虎给的信物),展开信纸时,见nbsp“江淮百姓”nbsp四字被圈了又圈。“史相倒是说了句实话。”nbsp他冷笑,将密信折成小方块,塞进虎纹瓷瓶的夹层,“将军料得没错,他不敢毁约。”
nbsp货栈外,宋商与蒙古牧户正在交易,茶担与皮毛堆成小山。阿古拉望着淮河上的船帆,忽然觉得这封信的重量,比那些瓷器、皮毛都重nbsp——nbsp它载着一个权臣的挣扎,也载着两岸暂时的安宁。秋风掠过水面,掀起层层涟漪,像在诉说这无声的约定。
喜欢。
第819章 史相之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