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3章 税政初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653nbsp章:税政初行(至元二十七年秋?云州王家庄)

    nbsp镇南司税吏李顺的行囊在晨露中泛着潮气,桑皮纸税册用红绸裹了三层,藏在特制的桐木匣内,匣锁刻nbsp“镇南司验”,与腰间的铜令牌共振显真。他身着青布公服,腰悬算筹袋与税印盒,“云州王家庄是首批试行‘十税一的村落,”nbsp临行前耶律铸叮嘱,“需带齐《税银用途册》与去年旧税票,”nbsp对比说明新政优势。

    nbsp同行的两名衙役各挑一担:一担装税银收纳箱(外层裹防潮毡),一担备验税工具(铜秤、量斗、桑皮纸)。李顺检查验税文书:云州路府签发的nbsp“收税令牌”、王家庄的户籍底册、灾年减免条款抄本,“缺一不可,”nbsp他对衙役道,乃马真后时期税吏因文书不全私征,“咱们得按规制来,”nbsp这是取信于民的根基。

    nbsp云州王家庄的村口老槐树下,里正王老实带着乡老们等候,石碾旁的空地上摆着三张桑木案,案上备着茶水与算盘。“李税吏可算来了,”nbsp王老实的布鞋沾着泥土,他凌晨就挨家通知:“新税令说十税一,”nbsp但农户们仍揣着忐忑,有人藏起刚收获的粟米,有人翻出乃马真后时期的旧税票nbsp——nbsp那上面的税率比现在高两成。

    nbsp村头的墙上贴着手抄的税令条款,乡塾先生用红笔圈出nbsp“灾年减免”,但多数农户不识字,围着先生问东问西。“去年税银被官差私吞,”nbsp农户赵老五的烟袋锅敲着石碾,“今年能真按十税一收?”nbsp议论声中,李顺的身影出现在村口小道,桐木税匣在晨光下泛着暗光。

    nbsp农户王二的粟米摊在竹席上晾晒,金黄的谷粒间混着少量稗子nbsp——nbsp这是去年旱灾留下的痕迹。他攥着去年的税票残片,上面nbsp“八税一”nbsp的朱印已模糊,“李税吏,”nbsp他向前一步,粗糙的手掌捏着衣角,“十税一虽比去年少,”nbsp但税票注nbsp“炮械用”,“咱纳的粮咋就成了炮石?”nbsp周围农户纷纷附和,有人举起空空的粮袋:“要是税银乱用,”nbsp明年日子更难。

    nbsp王二的顾虑并非无因:他的兄长前年因缴不起苛税,被乃马真后时期的税吏抓去服徭役,至今未归。“税银用途得明明白白,”nbsp他盯着李顺的税册,“不然这税缴得不安心。”nbsp里正王老实想打圆场,却被李顺拦住:“乡亲们的疑问合该问,”nbsp这正是税政透明化要解决的症结。

    nbsp李顺解开红绸,展开《税银用途册》,桑皮纸用朱砂线分为三栏:“炮械”“甲胄”“军粮”。“每两税银,三钱购克鲁伦河青石造炮石,”nbsp他指着第一栏记录,附军器监的签收印;“二钱送甲坊锻造铁甲,”nbsp第二栏盖虎卫营印;“五钱入常平仓购军粮,”nbsp第三栏有粮仓朱批。“这些印鉴可到镇南司核验,”nbsp他加重语气,“哪笔银两用在哪,”nbsp册中都记着时日。

    nbsp为让农户看懂,李顺用秸秆在地上画图:“炮石能打退察合台叛军,”nbsp铁甲护着守边的兵卒,“军粮供他们守着咱的田,”nbsp三者相连,“税银就像给田埂扎篱笆,”nbsp护着庄稼不被野兽糟蹋。王二的儿子王小宝(上过两年私塾)凑上前,指着nbsp“炮械”nbsp二字念出声,眼里的疑惑渐渐消散。

    nbsp李顺取出铜制算筹,在桑木案上摆出两组数字:“去年亩产一石,八税一缴一斗二升,”nbsp算筹横向为nbsp“12”;“今年十税一缴一斗,”nbsp纵向摆nbsp“10”,中间用红筹隔开。“每亩少缴二升,”nbsp他移动算筹,“十亩地就多留二斗,”nbsp够一家人吃三天。王二蹲下身,用手指点着算筹:“去年缴完税,”nbsp家里得借粮度日,“今年真能多留?”

   

第653章 税政初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