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 昌邑得于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昌邑城。

    nbsp原兖州牧、如今的礼部尚书刘岱立于堂下,目光落在高坐主位的大将军刘昆身上,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

    nbsp当年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袁绍为盟主,意气风发,号令天下。

    nbsp那时,袁术、韩馥、曹操、孙坚、公孙瓒、张邈、陶谦、孔融,乃至他自己,谁曾真正将刘昆这个出身没落的汉室宗亲放在眼里?

    nbsp谁能料到,数年光阴流转,风云骤变。

    nbsp昔日叱咤一方的豪杰,如今竟大多折戟沉沙,灰飞烟灭。

    nbsp韩馥昏聩,以至于冀州被袁绍谋夺,自己更是客死他乡。

    nbsp孙坚战死沙场,英年早逝。

    nbsp袁绍、公孙瓒兵败身死,宗族覆灭,连名字都成了史书中的寥寥数语。

    nbsp曹操、张邈、孔融,只得仓皇远遁避祸,唯恐触其锋芒。

    nbsp而如今,高坐堂上、执掌天下权柄的,正是当年那个被众人轻视的刘昆。

    nbsp更令刘岱唏嘘的是,刘昆并未因旧怨而斩尽杀绝。

    nbsp自己困守孤城的时候,刘昆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不计前嫌,挥师来援,一举解围。

    nbsp不仅救了他的性命,更保全了家族荣辱。

    nbsp此后,刘昆还授他礼部尚书之职,位列六卿。

    nbsp虽无实权在握,却已是位极人臣。

    nbsp比起袁绍等人身死族灭的结局,已是天壤之别,何其幸哉!

    nbsp想到此处,刘岱心头一热,不由得上前一步,撩袍跪地,深深一揖,声音微颤:“大将军于属下有再生之恩,此等大德,昆冈难灭,属下此生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nbsp刘昆端坐主位,神色温和,轻轻抬手虚扶:“刘尚书言重了。你我同为朝廷重臣,更是汉室宗亲,血脉相连,理应守望相助,共扶社稷。何谈恩德?不过是各尽其责罢了。”

    nbsp他语气温和,却字字如春风化雨,直入人心。

    nbsp刘岱听罢,眼眶一热,竟忍不住老泪纵横。

    nbsp他抬头望着刘昆,只见其眉宇间从容镇定,气度恢弘,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敬服。

    nbsp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风!这才是能定天下、安黎民的柱国之臣!

    nbsp两人一番言语往来,虽皆是客套谦辞,却情真意切,彼此推崇,令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nbsp可也有人暗自摇头,只觉这番“你捧我、我抬你”的场面话,未免太过肉麻。

    nbsp就在这时,济北相鲍信缓步出列,依上下尊卑之礼,恭恭敬敬向刘昆行礼参拜。

    nbsp鲍信与刘昆早有旧谊,当年大将军何进遇害,天下动荡。

    nbsp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二人便曾共事于军前。

    nbsp彼此知根知底,也算得上故交。

    nbsp刘昆见是他,脸上笑意更浓,连忙起身还礼,口中连道:“允诚兄不必多礼,你我旧识,何须拘此虚礼?”

    nbsp随即又是一番寒暄慰勉,言语间亲热有加,仿佛多年故友重逢。

    nbsp鲍信亦是感慨万千,连连称颂刘昆英明神武、德被天下。

    nbsp两人你来我往,言辞之恳切,情意之深厚,这“情谊”浓得几乎要滴出油来。

    nbsp众人正暗自腹诽之际,刘昆的目光忽然落在一人身上,不由得眼前一亮。

    nbsp那人身材魁梧,面容方正,双目如炬,不怒自威。

    nbsp站姿笔挺,如松如岳,自有一股凛然之气扑面而来。

    nbsp此人正是于禁,原来历史上的

第472章 昌邑得于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