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4章 迁都长安(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他还听从他人意见,征辟了名满天下的荀爽。

    nbsp荀爽原本极力躲避,躲都躲不及。

    nbsp但迫于董卓的权势,只得无奈接受平原相的任命。

    nbsp还没等他走到宛陵(今安徽宣城),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

    nbsp仅仅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就升任司空。

    nbsp荀爽自被征召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不过九十三日,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升官记录。

    nbsp然而,就因为向董卓进谏迁都一事,他辛苦打拼来的官职瞬间化为泡影。

    nbsp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太原王氏的王允。

    nbsp董卓进驻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并扩大势力,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力的官员。

    nbsp王允敏锐地意识到,董卓的倒行逆施必然会成为威胁大汉朝廷的巨大隐患。

    nbsp但考虑到董卓手握强大的军事力量,党羽众多且凶残毒辣。

    nbsp他深知若是主动出击,与董卓公然对抗,无疑是自寻死路,无异于以卵击石。

    nbsp于是,王允决定顺势归顺董卓,尽量迎合董卓的心意。

    nbsp有时为了获取董卓的信任,他甚至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

    nbsp实际上,他却暗中精心谋划、周密布置,为日后反董卓做准备。

    nbsp董卓见王允既有才识,又对自己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模样,便把他当作心腹亲信,将朝政大小事务都交给他处理。

    nbsp而王允在表面与董卓虚与委蛇的同时,暗地里却在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王允坚定地站在董卓这一边,力劝众人赞同董卓的迁都之举。

    nbsp也正因为如此,王允不知道被多少人暗地里指责,被骂为董卓的走狗。

    nbsp周毖、伍琼两人的首级,杨彪、黄琬、荀爽三公被罢官,董卓种种铁血手段,效果果然显着。

    nbsp这一系列事件,对那些还想要上书反对迁都的文武百官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nbsp一时间,洛阳竟然无人再敢反对董卓的迁都大计。

    nbsp董卓对此十分满意,心想这些人都还算识趣。

    nbsp要是还有人不长眼,不识抬举,他也不介意再拿几颗人头来堵住那些人的嘴。

    nbsp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都极为重要。

    nbsp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天生就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

    nbsp四周有秦岭、北山、黄河环绕,凭借萧关、散关、武关、函谷关四塞,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固地势。

    nbsp而且,长安更靠近董卓集团核心成员的家乡凉州,便于从凉州征募兵源。

    nbsp在董卓看来,那些阻止他迁都长安的人,都该杀。

    nbsp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强令汉献帝及群臣西行,洛阳城内外数百万百姓被迫西迁。

    nbsp董卓竟动用军队驱赶雒阳居民,迁都途中,百姓饥病交迫,不断有人死去,道路两旁积尸满路。

    nbsp董卓自己留镇洛阳毕圭苑内,竟下令纵火焚烧洛阳二百里内的宫庙、宫府、居家。

    nbsp又指使吕布发掘诸帝及公卿陵墓,掠取其中珍宝,对洛阳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nbsp他安排董越、段煨等部将驻守长安周边关隘,如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

    nbsp其他将领留守各县,以此制衡山东群雄,抵御关东联军的进攻nbsp。

    喜欢。

第304章 迁都长安(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