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寿宁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6章 瞎出主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臣就是臣,若是群臣按皇帝的礼仪去迎驾,那真正的皇帝还要不要了?

    nbsp弘治皇帝只是病重,还没断气呢!

    nbsp再说了,就算弘治皇帝真的没了,还有太子继位。

    nbsp靖王永远只是个王爵,不可能成为皇帝。

    nbsp然而,两人对迎接的规格礼仪还没有商量出结果,却看见谷大用出现在文渊阁。

    nbsp刘健愣了一下,谷大用不是随军北伐了吗?

    nbsp他怎么回来了?

    nbsp“刘大人,焦大人,殿下请诸位去文华殿议事。”

    nbsp刘健下意识地问道:“太子殿下?”

    nbsp心说这也不对劲啊,太子殿下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跟我们议什么事?

    nbsp“当然是靖王殿下。”

    nbsp此言一出,焦芳顿时身躯一震,问道:“靖王殿下回来了?”

    nbsp“不错。”

    nbsp“何时到的?”

    nbsp“刚刚才到,刘大人,你就别问了,赶紧去吧!”

    nbsp内阁五位大学士来到文华殿,果然,身穿大红蟒袍那位,不是靖王还能是谁?

    nbsp焦芳反应最快,当下跪拜行礼,口中称道:“臣焦芳叩见靖王殿下,殿下横扫大漠,立下不世之功,正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nbsp此言一出,刘健脸色骤变,因为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用的。

    nbsp尚书有云: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nbsp通常来讲,就是说天子有善,广大民众共享其利,则可以获得长久的安宁。

    nbsp但是,这也只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并没有人规定,说这句话只能用来形容天子。

    nbsp如今靖王所立战功,确实是不世之功,所以说焦芳这么说,只能说是有谄媚的嫌疑,却让人抓不到把柄。

    nbsp刘健等人纷纷行礼,口中称道:“臣刘健见过靖王殿下。”

    nbsp“行了,都起来吧!”

    nbsp焦芳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殿下得胜归来,臣等有失远迎……”

    nbsp张鹤龄突然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停一下,焦芳立即闭嘴,大气都不敢出。

    nbsp“打仗的事稍后详细说,”张鹤龄看向刘健,说道,“刘大人,我来问你,河南大旱的奏折是怎么批的?”

    nbsp刘健斜了一眼焦芳,心知是这货又打小报告了,不过,内阁全力赈灾,有什么不能说的?

    nbsp“臣等票拟了救灾的方案,户部拨放钱粮,工部、兵部等进行配合……”

    nbsp话没说完,就被张鹤龄打断。

    nbsp“赈灾没有错,我是想问你,开挖黄河大堤的提议,内阁是怎么回的?”

    nbsp刘健话没说完就被打算,心中稍有不快,当下说道:“自然是同意开挖河堤,进行灌溉。”

    nbsp张鹤龄突然重重叹了口气,问道:“批复何时送出去的?”

    nbsp“昨日一早便出发了,八百里加急,想来,明日就能送到。”

    nbsp张鹤龄盘算了一下时间,看来,这场灾祸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

    nbsp“去准备一下吧,河南要发生大灾了。”

    nbsp刘健不解,说道:“臣等已经在赈济了。”

    nbsp“我说的是洪灾!”

    nbsp“洪灾?”

    nbsp众人不解,不是说大旱吗,哪来的洪灾?

    nbsp“你们知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nbsp此言一出,刘健顿时满肚子不服气,说道:“回禀殿下,那封奏折中说的是旱灾,而非洪灾,殿下是搞错了吧?”

    nbsp看着一个个懵逼的脸色,张鹤龄心中暗暗感慨,普及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是一个常识,大旱季节,天气炎热,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一旦无法维持这种高温,势必会引发连日的大暴雨,黄河下游本来就是洪灾高发区,现在你们却答应掘开河堤,不是让他们自掘坟墓吗?”

    nbsp刘健等人面面相觑,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因为,听不懂啊!

    nbsp什么水蒸气,到底是水还是气?

    nbsp空气里面为什么会有水?

    nbsp不过,在场的众学霸学习能力还是挺强的,虽然听不懂,但是猜也能猜到三分。

    nbsp李东阳试着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只要天气转凉,就会有暴雨?”

    nbsp“不错。”

    nbsp“可是,殿下怎会知道,河南的天气即将转凉?”

    nbsp张鹤龄反问道:“你们没有觉得京师的天气变凉了吗?”

    nbsp“殿下说的没错,可那是因为京师下雨了,自然就转凉了。”

    nbsp“你错了,是天气先转凉,然后才下雨的。”张鹤龄解释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有一股寒流自北而来,这寒流其实来自于大漠以北的西伯利亚,寒流会逐渐向南转移,既然京师已经降温,河南还远吗?”

    nbsp几位大学士一个个脸色凝重,他们对张鹤龄虽说的话也只是听懂了大概,因为在这个年代,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没有人去研究自然科学。

    nbsp培养个读书人不容易,那是要花好多钱的,若是有人花着读书的钱去研究天文地理等知识,会被看作是不务正业,因为科举不考这些啊!

    nbsp不能当官,你学那玩意干啥?

    nbsp刘健将信将疑地问道:“殿下说河南即将暴雨成灾,有几分把握?”

    nbsp张鹤龄心说我又不是天气预报,只是给你们科普点生活小常识,难不成说错了还要找我的麻烦?

    nbsp既然如此,就保守一点吧……

    nbsp“九成!”

    nbsp刘健心中一凛,看来,靖王殿下很有自信啊。

    nbsp回忆一下以往的记载,有时大旱之后,确实会出现暴雨,但是,谁也没有研究过两者之间的关系。

    nbsp因为在人们的思想中,无论是旱是涝,什么时候结束,只有天知道。

    nbsp莫非,自己真的做错了?

    喜欢。

第416章 瞎出主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