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4章 蛙声止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怎么了?怎么了?”

    nbsp“是洪水!洪水来了!”

    nbsp人们惊慌失措地跑出家门,只见镇外那道本就年久失修的堤坝,此刻已经决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浑浊的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向镇子。房屋在洪水中倒塌,家具被冲得七零八落,哭喊声、呼救声响成一片。

    nbsp“快跑!往高处跑!”有人大喊。

    nbsp人们扶老携幼,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地向镇后的小山丘上转移。黑暗中,不知道多少人被洪水卷走,也不知道多少家庭就此破碎。

    nbsp天亮时,洪水渐渐退去,但青石镇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泥泞和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和悲伤的气息。

    nbsp幸存的人们聚集在小山丘上,望着自己被毁的家园,一个个失魂落魄。

    nbsp“都怪我们啊……”张老三跪在地上,捶胸顿足,悔恨的泪水混着泥水流了下来,“赵公提醒过我们,我们……我们不该赶走那些青蛙啊!”

    nbsp这时,人们才想起赵公的话。是啊,那蛙鸣,或许真的是警示。可他们却因为一时的烦躁,把救命的机会给赶走了。

    nbsp“赵公呢?赵公在哪里?”有人忽然喊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众人这才惊觉,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见到赵公的身影。大家的心猛地一沉,赶紧在废墟中寻找。最终,在祠堂的废墟下,人们找到了赵公。他已经没有了呼吸,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根拐杖,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守护着这座祠堂。

    nbsp看着赵公的遗体,所有人都泣不成声。

    nbsp处理完赵公的后事,青石镇的幸存者们聚在一起。张老三红着眼圈,把赵公之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赵公说,蛙鸣是在提醒我们地下水涨了。我们……我们真是糊涂啊!”

    nbsp“那以后呢?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有人无助地问。

    nbsp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站了出来,他是赵公的老友,李伯。李伯望着悲痛的众人,沉声说道:“赵公用命给我们换来了教训。从今往后,只要我们再听到祠堂里有蛙群聚集,日夜鸣叫,不管多麻烦,都要立刻加固堤坝,一刻也不能耽误!”

    nbsp“对!加固堤坝!”

    nbsp“我们再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了!”

    nbsp人们纷纷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nbsp从那以后,青石镇的村民们多了一个心眼。每年雨季来临之前,他们都会主动检查和加固堤坝,不敢有丝毫懈怠。而祠堂,也成了大家心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蛙群再没有像那次一样大规模聚集,但偶尔有几只青蛙在祠堂里鸣叫,村民们也会立刻警觉起来,仔细检查堤坝的情况。

    nbsp说来也怪,自从那次惨痛的教训之后,青石镇虽然也遇到过几次大雨,但因为堤坝加固及时,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涝灾。渐渐地,村民们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甚至比以前更加富足。

    nbsp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蛙声止涝”的故事,却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每当有孩子问起祠堂的来历,老人们就会指着那座重新修葺过的祠堂,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大自然里的每一个生灵,都可能是我们的老师。那蛙鸣,不是噪音,是警示,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机会啊!”

    nbsp如今,青石镇的祠堂里,供奉的不再只是祖先的牌位,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蛙声止涝”四个大字,以及赵公的名字。石碑的旁边,常常会有几只青蛙静静地蹲着,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教训。

    nbsp而青石镇的村民们,也早已学会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他们知道,只有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才能与这片土地和谐共生,才能让家园免受灾难的侵袭。那曾经被视为噪音的蛙鸣,如今在他们听来,却是最动听的平安之歌。

    喜欢。

第594章 蛙声止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