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春秋第一猛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巨大的屏幕上,一个问题缓缓浮现。

    nbsp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到了屏幕之上。

    nbsp问题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nbsp易泽微微抬起头,直视着屏幕,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nbsp“假如孔子和李白干一架,谁会赢?”

    nbsp很简短的一个问题,却涉及到了两个历史着名人物。

    nbsp一个是儒家至圣先师孔子。

    nbsp另外一个则是大唐诗仙李白。

    nbsp这二位,声名赫赫,在华夏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nbsp上至垂垂老矣的白发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黄发稚童,都对这二位有一定的了解。

    nbsp平时,许多人随口就能吟诵出“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报怨”等词句,也能对月长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nbsp孔子和李白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是深远的。

    nbsp因此,看到这样的题目,易泽并不意外。

    nbsp面向观众,易泽笑着道:“看来提出问题的网友,平时没少受这二位的气啊。”

    nbsp这两位的作品,只要出现在课文里,那绝对都是必背篇目。

    nbsp学生时代,就有不少人愁眉苦脸的反复吟诵《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会有人日思夜想《大学》《中庸》《论语》等片段。

    nbsp恐惧,那是真的恐惧。

    nbsp那这二位干架,谁会赢呢?

    nbsp有了解的观众,也有懵懂的观众,也有一知半解的观众。

    nbsp易泽伸手一指,舞台之上,虚拟成像出孔子和李白的形象。

    nbsp也是大众最广为熟知的形象。

    nbsp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双手交叠于胸前,身子微微下弯,一身儒士裙裾显得文质彬彬,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读书人。

    nbsp而另一个,一身的刺绣白衣,左手轻捻胡须,望着远方,目光深邃,而右手则背在身后,看起来仙气飘飘,似乎随时都要羽化而登仙。

    nbsp节目组还贴心的在两人的中间,加上了vs的字样。

    nbsp看得观众乐出了声。

    nbsp“不用看了,绝对是孔子赢了,这就跟爷爷打孙子一样。”

    nbsp“从辈分上来说,应该是祖宗打后代。”

    nbsp“别看孔子一副文人打扮,实际上,这可是春秋第一猛男。”

    nbsp“李白似乎也不弱啊,玩剑贼溜,我记得他好像还是大唐剑圣。”

    nbsp“那是裴昱,不过李白确实是和裴昱学的剑术,至于强不强,不清楚。”

    nbsp易泽心里有数,真要打起来,孔子真的可以把李白吊起来捶。

    nbsp“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二位。”

    nbsp易泽手一挥,舞台上只留下了孔子一个人的形象。

    nbsp“首先来说一说孔子。

    nbsp一说起孔子,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读书时课本中的形象,就是现在展示的这幅图,看起来文文弱弱,整个就是一个和善的老头。

    nbsp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要正确的绘制出孔子的形象,那大概是这样的。”

    nbsp舞台上孔子的文弱形象一变,直接变成了一个孔武有力、浑身肌肉的大汉形象。

    nbsp除了样子没变,身材的变化,让人为之咋舌。

    nbsp观众们一看这个,直呼好家伙。

    nbsp“我去这一身肌肉,这是真的吗?”

    nbsp“好家伙,这也太可怕了,我仿佛见到了巨石强森。”

    nbsp“这特么的叫文弱?课本你是不是在逗我,这一拳下去孔子不得跪在地上求我不要死。”

    nbsp“虚假的孔子:之乎者也。真实的孔子:物理说服!”

    nbsp“孔子:你听话我就和你讲道理,你不听话可别怪我讲物理了。”

    nbsp“六边形战士孔子,一拳一个小朋友。”

    nbsp看着舞台上虚拟出来的肌肉猛男形象,观众们直呼不敢相信。

    nbsp这简直是打破了许多人固有的印象。

    nbsp“《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nbsp这是什么概念呢?

    nbsp按照当时的度量衡来计算,一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3.1厘米,也就是说,孔子身高超过2.22米,大概就是这样的。”

    nbsp舞台上,孔子旁边出现了一个着名的篮球运动员耀明。

    nbsp在耀明旁边,则是一个知名作家兼烂剧导演郭金明。

    nbsp三人站在一起,这对比瞬间就明显了。

    nbsp这样即便是对数字不怎么敏感的观众,也在一瞬间明白了孔子的高度。

    nbsp“好家伙,两米多的孔子,这也太可怕了吧。”

    nbsp“还是不敢相信,这还是书上那个孔子吗?”

    nbsp“话说那时候的度量衡是这样的吗?会不会是数据误差。”

    nbsp面对观众的疑问,易泽解释道:“当然,《史记》中使用的是遵循西周度量衡的鲁尺,一尺约等于19.1厘米,因此,孔子的身高就是一米八六。”

    nbsp随着易泽的话音落地,舞台上孔子的身高随之降低,这下子大家看的果然顺眼多了。

    nbsp“这还比较正常,两米多可真是吓死个人。”

    nbsp“一米八六也不是太高啊,现在还是很常见的。”

    nbsp“这样看起来就正常多了,不过小四是真的矮啊,这有一米六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舞台上的对比实在是太过于显眼,最矮的那个吸引了不少眼球。

    nbsp易泽继续解释道:“有很多观众会觉得,一米八六也还好啊,现在很常见,但是,在春秋时期,百姓的平均身高,大概在一米六左右,因此,一米八六的孔子,在人群之中绝对是鹤立鸡群,傲视群雄的存在了。

    nbsp这样一个接近一米九的鲁地大汉,手底下还带着三千小弟,这看着吓不吓人?”

    nbsp“我们再来看看孔子的身体素质。

    nbsp古代对大力士的描述,常常是力能扛鼎,而我们的孔夫子自然也不再话下,甚至更甚一筹。

    nbsp吕不韦曾经带领门下食客,编纂一套《吕氏春秋》,里面就提到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nbsp意思就是孔子的力量,能够直接举起城门上的门栓。

    nbsp而在春秋时期,城池的城门基本上都是由实木打造,高大厚重,其中的门栓保守估计重量可达四百斤左右,而在《史记》之中,西楚霸王项羽举起的鼎重量大概是三百五十斤左右。” 第19章 春秋第一猛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