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明化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0章 监控与同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幽灵七号”的内部空间,与其说是一架尖端飞行器的座舱,不如形容为一个悬浮于万米高空的、移动的精密手术室。每一寸空间都被利用到了极致,冷峻的银灰色金属构成了这里唯一的主色调,机舱壁仿佛是由一整块金属无缝浇筑而成,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吸收雷达波并隔绝能量探查的特殊哑光涂层。指尖触及之处,一片冰凉,带着一种不近人情的、属于绝对理性的肃杀之气。

    nbsp这里没有一扇传统意义上的舷窗,取而代之的是遍布舱壁的、占据了绝大部分视野的巨大虚拟光屏。它们可以完美模拟出外界三百六十度的全景,但此刻,这些屏幕上却滚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深绿色数据流、错综复杂的战术地图以及常人无法理解的能量结构分析图。空气中弥漫着高级设备运行时特有的、混合着臭氧与冷却剂的微不可闻的气息。

    nbsp飞行器的起飞过程无声无息,如同一片落叶被无形的风温柔托起,而非一台沉重的战争机器在咆哮中挣脱大地的引力。没有一丝一毫的剧烈推背感,更没有刺耳的引擎轰鸣,只有那些虚拟光屏上的数据在瞬间疯狂刷新,代表着高度与速度的数值以一种恐怖的效率急剧攀升。

    nbsp舷窗视角被短暂切换,地面那繁华都市的璀璨灯火,在视野中迅速缩小,从一片连绵的光海,化为一簇模糊的光斑,随即被一层层厚重、深邃、如同用饱蘸浓墨的画笔在宣纸上层层晕染开的云海所彻底吞噬。他们像一枚被电磁弹射器射入无尽深海的鱼雷,正以超乎常规物理认知的速度,向着平流层之上,那片星辰与黑暗永恒交织的冰冷领域攀升。

    nbsp这次同行的,除了心事重重的叶络和神情警惕的莫黎,还有两名身份特殊的国际联合调查组成员。

    nbsp其中一人是这架“幽灵七号”的驾驶员。从叶络他们登机开始,他便未曾回过一次头,也未曾吐露过半个音节。他整个人仿佛被焊在了那个结构复杂到极致的驾驶台上,脊背挺得笔直如一杆标枪,双手稳定地悬浮在几个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关键控制光球之上,十指偶尔如弹奏钢琴般优雅而迅捷地划过,带起一连串无声的数据涟漪。

    nbsp他的存在感极低,就像是这台精密机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形生物插件,专注、高效,且毫无多余的情感流露。从他身上散发出的超凡气息沉稳如万年磐石,显然也是一名实力不俗的超凡者,但他的力量被完全束缚和内敛,与整架飞行器的能量循环系统达成了一种奇妙而完美的和谐共振。

    nbsp另一人,则显得“活泼”了许多。或者说,更像是一个“人”。

    nbsp她是一名自称“技术联络官”的年轻女子,有着一头修剪得极为利落的乌黑短发,几缕不听话的发丝随着机舱内微弱的空气循环系统,轻轻拂过她光洁的额角。她五官清秀,鼻梁上架着一副时下流行的无框眼镜,镜片偶尔会反射出控制台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光芒,让她那双本就清澈的眼眸,显得更加深邃和难以捉摸。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知性、干练,像是一位在顶级科研机构中日夜与数据和真理为伴的青年学者。

    nbsp她主动向叶络和莫黎做了自我介绍,代号“云雀”。

    nbsp“叶先生,莫黎女士,我是本次行动的技术联络官,代号‘云雀。”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涧中流淌过卵石的清泉,脸上带着一种经过严格训练的、恰到好处的职业性微笑,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以至于虚伪,也不至于因为冷漠而让人感到疏远。“在接下来的航程中,将由我负责与总部的通讯联络,并为二位提供一切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果有任何需求,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战术信息上的,请随时告知我。”

    nbsp她的话语彬彬有礼,姿态也无可挑剔。然而,叶络从踏入这间机舱的第一秒起,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一张无形的、由尖端科技设备与隐秘超凡力量交织而成的监控之网,正密不透风地笼罩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以及——这里的每一个人。

    nbsp他手腕上那个由调查组提供的、名为“生命信标”的黑色手环,就是这张大网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体现。它正持续不断地向外散发出一种频率极高但能量强度微弱的探测波,像一个尽职尽责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二十四小时从不休眠的私人医生,时刻扫描并记录着他的生命体征。

    nbsp在“云雀”面前的主控制台上,一个分屏被专门调取出来。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两条不断平稳起伏的彩色曲线——一条是代表叶络的深蓝色曲线,另一条是代表莫黎的浅绿色曲线。心率的每一次搏动、体温的零点零一度变化、呼吸的频率与深度、血液中氧气的饱和度、甚至皮肤表面因情绪细微波动或能量暗中运转而逸散出的微弱能量场,都被这套系统以一种令人心寒的极致精准度,转化成一行行冰冷冷的数字化符号,被一一记录、分析和实时呈现。

    nbsp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高科技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看不见冰冷铁窗与沉重镣铐的“牢笼”。那种无处不在的、宛如附骨之疽的冰冷审视感,比任何有形的束缚都更能引发人内心的警惕与压抑。这是一种悬在头顶的、无形的心理枷锁,时刻提醒着他们——你们是“盟友”,但永远不是“自己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叶络对此心知肚明,但他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一丝一毫的不满或抗拒。他非常清楚,这是交易的一部分。想要借助联合调查组那堪称全球顶尖的情报网络和后勤力量,去对抗图鉴组织那样盘根错节、深不可测的庞大怪物,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信任,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尤其是在他们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之中。

    nbsp他平静地在“云雀”对面的一张悬浮座椅上坐下,座椅内部的传感器立刻根据他的体重和身形自动调整了形态,达到了最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状态。他甚至还对着“云雀”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她的介绍,然后便缓缓闭上了眼睛,将身体彻底放松下来,摆出一副准备在漫长的航程中假寐养神的模样。

    nbsp然而,他的心神,却在闭上双眼的瞬间,沉入了一个比深海更深、比夜色更隐秘的层面。他没有愚蠢地去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对抗或屏蔽那些无孔不入的监控设备,那样只会立刻触发警报,让本就微妙的局面变得更加紧张和对立。他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nbsp他彻底放开了自己的精神感知,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方寸之间。他的精神力,在他的意志操控下,如同一根根无形的、比蛛丝还要纤细百倍的能量触须,主动地、小心翼翼地顺着那些监控设备散发出的能量波动的固定流向,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他像一个行走在数据洪流中的顶级的幽灵黑客,不是去暴力攻击坚固的防火墙,而是伪装成一个毫无威胁的、正常的数据包,顺着既有的网络线路,开始反向渗透和感知这架“幽灵七号”的内部结构。

    nbsp引擎核心的能量流动模式、维生系统的氧气循环频率、机体复合材料在超高速飞行下产生的细微能量反馈、驾驶员与飞行操作系统之间那微弱而高效的生物电流交互……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脑海中,被迅速地解析、建模,并逐步构筑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实时能量拓扑图。

    nbsp他要做的,是在被监控的同时,也彻底摸清这个“笼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条线路,每一个能量节点,以及每一个可能的后门。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台恐怖战争机器最脆弱的环节。这是一种本能,是在无数次生死边缘的挣扎中,早已烙印在他灵魂最深处的生存法则——永远不要将自己的安全,完全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之上。

    nbsp莫黎似乎也清晰地感受到了这股弥漫在空气中的、混合着科技冰冷感和人性试探的压抑气氛。她安静地在叶络身边的座椅上坐下,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用眼神与叶络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心领神会的交流。在看到叶络眼中那份不变的沉稳与了然后,她也便安下心来。

    nbsp她默默地从自己的“暗影之隙”储物空间里,拿出了一块质地极为柔软的、不知是用什么异兽皮毛鞣制而成的顶级绒布,然后又取出了她那几件心爱的、经过自己亲手改装的宝贝装备——那把可以发射多功能战术弹头的、外形可爱的泡泡枪,那柄锋利得可以轻易划开三指厚合金装甲的、朴实无华的美工刀。她开始一丝不苟地进行擦拭和保养,动作专注而轻柔,仿佛那不是冰冷的杀人武器,而是需要精心呵护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nbsp这是她的习惯,也是她在紧张环境中让自己彻底平静下来的独特方式。金属与绒布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在安静得近乎落针可闻的机舱内显得格外清晰,也为这片冰冷严酷的空间,增添了一丝属于人类的、固执而温暖的烟火气。

    nbsp机舱内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暗流涌动的动态平静。只有飞行器平稳运行时发出的、频率低沉到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弱嗡鸣声,像是这头钢铁巨兽平稳而悠长的呼吸,在每个人的耳边轻轻回荡。

    nbsp这种平静,最终还是被那位代号“云雀”的技术联络官打破了。

    nbsp她显然并非只是一名单纯的技术员或者联络员。在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叶络和莫黎足足十几分钟,将他们初登机时的一切生理数据和行为模式都记录在案后,她主动地、第二次开口了,试图进行一次更加深入的、包裹着学术外衣的试探性交谈。

    nbsp“叶先生,”她的目光落在叶络那张看似平静的脸上,即便他闭着眼睛,她似乎也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的暗流。她微笑着,用一种闲聊般的、带着几分学术探讨意味的口吻柔声问道,“‘苍鹰队长在提交给总部的详细行动简报中,曾多次饱含敬意地提到您的母亲,苏韵女士。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其远见卓识,即便在超凡力量已经明确存在的今天看来,依旧是那样的超前和富有启发性。她关于‘信息以太与世界本源规则的猜想,至今仍是我们相关研究部门引用最多的理论基石之一。不知道叶先生您,作为她的儿子,是否对那些失落的古代超凡文明,也有着同样深刻的研究呢?”

    nbsp她的问题看似随意而尊敬,实则暗藏机锋,像一把用丝绸包裹着的、锋利无比的解剖刀。她没有直接询问叶络那匪夷所思的网络技术从何而来,也没有冒昧地探究他的“指南针”究竟是什么,而是从一个看似安全的、学术性的角度切入。但这个问题的核心,却直指叶络整个知识体系的来源。她想通过叶络的回答,来评估他的知识储备、理论水平,甚至是他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真实性格和世界观。一个人的言谈,尤其是对亲人和专业领域的看法,最能暴露其内在的本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叶络

第470章 监控与同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