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搅屎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1章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始终认为,科举制度仍旧十分重要。

    科举不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容易的一条路,这与后世通过高考考入九八五如出一辙。

    “另外,本总舵主再说些闲话,若诸位里头,有考中理工科进士或者农科进士的,应当好好考虑考虑,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张世康这话说的有些无厘头,不少匠人听了都满头雾水,但张世康立即就继续道:

    “当官可不是做科研,做科研不用去研究人情世故,不用去曲意逢迎,可当官却不行。

    如果当官是为了更体面,那本总舵主告诉尔等,日后做匠人也可以很体面,诸位先不用质疑我,时间会告诉你们答案。

    当官自然也是不错的出路,但作为制造总局的同僚,如果你考中进士后真的决定去当官。

    我希望你们去做的是,想想如何把匠人之学发扬光大,如何使匠人之学更好的传承,以及如何去让百姓主动去学习理工等科目。”

    固有的观念并不容易改变,按照张世康给理工科和农科进士的定义,这些考中的,即使为官,也主要从事工部乃至户部的部分职缺。

    若是下放地方,也主要从事相关行业,比如执掌一县、一府的相关建设等等。

    毕竟搞基建这一块,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几乎还是空白。

    挖水渠只是个开始,要想富,先修路,修路铺桥,修筑堤坝乃至水库,只待水泥研发成功,日后光是基建就要用到海量的匠人人才。

    还有农科,改良作物,研发使作物增产的肥料等等,虽然这与制造总局的研发工作略有重合,但却并不影响。

    张世康始终认为,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更需要朝廷的引导和宏观调控。

    虽然这个工作自己可以暂代,但以后呢?

    总之,专业的项目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农科进士调控大明农科相关,理工科则是轻工业、重工业等基建相关。

    引导大明的工业革命,只是他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大明也需要匠人在朝廷里有更多的发言权。

    当然,张世康刚才之言,是想告诉这些人,考中进士不见得要去当官,就好比后世考中九八五不一定要当官一样。

    早晚有一天,张世康要粉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落后观念,还大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张世康演讲完之后,喊上了宋应星、毕懋康等人进了制造总局新建的议事厅。

    待人都到齐之后,张世康便笑着道:

    “哦,刚有件事忘记宣布了。

    我跟陛下商议了一下,这第一届伟大发明奖,将授予宋老。

    革新进步奖则授予毕老和茅将军。”

    说着张世康冲着宋应星拱手道:

    “恭喜宋老了,制造总局又将新增一位伯爷。”

    这当然是为了提升这两个奖项在大明的知名度。

    但宋应星作为制造总局的元老,这两年多时间,不仅打造出了新的纺纱机,还研制出了玻璃。

    当然,这两项发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只是改良,以张世康对伟大发明奖的定义,并不足以获此殊荣。

    但为了推广新作物,宋应星也没少花费心思,可以说天下百姓能多吃上几口饭,宋应星绝对有不小的功劳。

    宋应星此后也将负责新作物和原有作物的培育和改良工作,这都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大功劳。

    张世康向崇祯老哥提议将伟大发明奖授予宋应星,也是要将宋应星作为天下农科的表率。

    其实毕懋康和茅元仪也有资格角逐伟大发明奖,必过此二人因为其改良的火器对战争的贡献,已经被崇祯老哥擢升为伯。

    张世康这才决定将伟大发明奖授予最是劳苦功高的宋应星。

    张世康祝贺,毕懋康等制造总局的老同僚自然也都互相恭贺,议事厅里顿时充满欢声笑语。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世康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趁着众人都高兴,他笑着对这群大佬们道:

    “召集诸位来议事,主要是为了春闱时理工科和农科考题之事。

    宋老、毕老呀,这事儿还得你们来多费心啊!”

    ……

第571章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