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搅屎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苦一苦百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对于儿子突然的转变,张之极欣慰归欣慰,但却并不希望张世康莽撞的钻进朝廷这个大酱缸。

    一腔热血值得勉励,可曾经朝廷里一腔热血的官员多了去了,如今又有几个还在?

    还披坚执锐,张之极很清楚,他这儿子连盔甲都没穿过,只不过他不忍打击的太过。

    张世泽给张之极重新倒上一碗茶水道:

    “爹还在为加征三饷的事烦心吗?叫我说,既然陛下就信内阁那帮文臣,爹事不关己也就罢了。”

    张之极没接茶碗,右手在桌子上拍的邦邦响,似乎对此事很是愤慨。

    “你懂什么?饮鸩止渴,这是在饮鸩止渴呀!”

    “陛下难道不知吗?”张世泽皱眉。

    “当然知道,陛下也在犹豫,只不过大概率也只能如此了,唉。”

    张之极说完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家事国事天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不同意又能如何呢?军队拿不到军饷,一切就都完了。

    相比之下,苦一苦百姓,似乎……也只能这样了。

    张世康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谓三饷,即朝廷为了应对关外建奴而设的辽饷,为了剿灭流寇而设的剿饷。

    到了如今,内外大敌皆在,需要操练更多的士兵应对,于是只好再苦一苦百姓,加设了练饷。

    “爹,这练饷绝不能再加。”

    练饷的加征,几乎成了压倒底层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是这个原因,李自成、张献忠等多股流寇,不论遭遇多大的失败,哪怕李自成数万大军被官军打的只剩下十八个人。

    只要人还活着,旗帜一竖,振臂一呼,不出多久便又成拥兵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匪。

    华夏的百姓实在是最好相与的,只要有饭吃,就几乎没人闹事,更别提造反。

    问题是两千年血淋淋的历史里,老百姓吃不饱饭才是常态,只要不至于饿死人,便可称之为盛世。

    而如今大明的百姓,已经不是吃不饱的问题了。

    岁大饥,人相食。

    史书中的词藻精炼到极致,六个字,写不尽的百姓苦。

    张之极苦笑道:

    “为父自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可国库空虚,军饷又拖不得。

    不如此做,社稷将倾,这个责任谁来负?谁又担得起?”

    朝廷官员当然不傻,能考中进士又爬到中枢的位子上,又有哪个不是人精。

    可问题就在这里,他们都太聪明了,只把百姓当傻子。

    “就算是加,也不能再加到百姓身上。”张世康坚持。

    张世泽只觉得这兄弟今日确有不同,但想法仍旧幼稚,摇了摇头笑道:

    “可不加到百姓身上,那加到谁身上?难不成加到自己身上?”

    他也不忍打击弟弟的一腔热血,但情况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朝廷倘若真的一团和气上令下行,何至于到了如今这副田地。

    不过兄长的话,却让张世康眼睛一亮,让他有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主意。

    张世康坐到老爹旁边,双手端起茶碗笑嘻嘻的递给张之极道:

    “爹,咱府上现在有多少余银?”

    ……

第2章 苦一苦百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