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定喘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丝手套早已被黏液腐蚀,指尖在琴弦般的地脉上急促拨动。她正试图用《万病回春》导痰法疏通经络,但琴弦每次震颤都会喷涌出更多腥臭痰浊。突然,三枚裹着蜜蜡的药丸破空而来,在黏液表面炸开金色涟漪。
"是《幼科发挥》里的健脾丸!"苏子挥剑斩断缠住妹妹的黏液触手。白果军师的声音从经络深处传来:"《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如今脾失健运..."老者手中《脾胃论》残卷突然无风自动,书页间跃出茯苓、白术两员小将。
茯苓手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图谱,白术挥动写着"坤土"二字的杏黄旗。二者所过之处,太阴经地脉渐复柔韧,黏液中竟析出晶莹水珠。苏子突然明悟:"脾为生痰之源!"
黄芩御史的玉壶出现蛛网般裂痕。他刚封印的邪热在经络间左冲右突,竟幻化成《温病条辨》记载的"燥痰"形态。桑白皮将军的水师战舰被黏稠痰块困在曲池穴附近,船底龙骨与痰浊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
"取《医方集解》清燥救肺汤!"御史突然掷出半部《临证指南医案》。书页在空中燃起青白色火焰,将燥痰照得无所遁形。款冬花使者踏火而来,手中药篮盛着十二枚露水凝成的银针。
江心突然升起七座青铜药炉,暗合北斗七星方位。半夏督邮的工兵正在炉间铺设紫苏叶管道,蒸气中浮动着《杂病源流犀烛》的经络图示。"这是...燻蒸疗法?"桑白皮震惊地看着黏痰在蒸气中软化剥落。
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记载:"商姓喘证患者,每至亥时必发哮鸣。余断为脾虚痰泛,用六君子汤加杏仁、白果,服二十剂而根除。"此案正对应故事中茯苓、白术修复太阴地脉的情节。
在药物配伍层面,《本草求真》指出:"白果得白术,则补脾益肺;得麻黄,则宣敛相济。"这种动态平衡在故事中具象化为白果军师与麻黄将军的能量互补——当麻黄因过度发散导致卫阳虚弱时,白果及时用蜜炙法增强其补益之性。
当最后一缕寒雾在足太阳经消散时,所有药灵忽然感应到深藏经络的震颤。白果军师展开的《古今医统》自动翻到"哮病"篇,书页间升起三十六颗星辰,正是人体三百六十五穴中的喘证要穴。
"真正的战场在这里。"老者指尖点在星辰交汇处,虚空中浮现《医学入门》记载的"膈上伏痰"病机图。麻黄将军的剑尖突然不受控制地指向足少阴经方向——那里涌动着《类证治裁》描述的"肾虚痰泛"黑潮。
款冬花使者的银针组成河图洛书阵型,半夏督邮的蒸气在经络间勾连出先天八卦。当白果将最后七枚煨制白果投入阵眼时,《景岳全书》记载的"金水相生"法阵轰然启动,太渊穴涌出的不再是痰浊,而是《素问》描述的"上焦如雾"的氤氲清气。
三月后,惊蛰雷声唤醒地脉春气。麻黄将军的玄甲已换成葛布轻衫,正与白果在太渊穴观星台对弈。棋盘边摆着《遵生八笺》养生卷,苏子姐妹带来的药茶腾起袅袅热气。
"《石室秘录》喘证十六法,终究不如治未病。"白果落下一枚黑子,棋盘突然浮现《黄帝内经》经络图。茯苓、白术正在足太阴经修筑堤坝,远处隐约可见沉香大将镇守的命门关。
甘草国老的笑声自中焦传来,他手中《养生论》化作万千金线,将各经要穴串联成璀璨星图。病榻上的老者睁开眼,望见轩窗外柳絮纷飞,胸中竟再无往年春日的窒闷。他不知晓的是,此刻体内二十一味药灵正循着子午流注,在经络间织就一张生生不息的护命网。
————————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去壳,砸碎,炒黄色,二十一个
麻黄三钱
苏子二钱
甘草一钱
款冬花三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五分
桑皮蜜炙,三钱
黄芩微炒,一钱五分
法制半夏,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三钱
【用法】上用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喘咳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治机理】证为素体痰热内蕴,复感风寒外邪所致。痰热内蕴日久,肺失清肃,复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气逆于上,发为哮喘,喘咳痰多气急、痰稠色黄;风寒束表,卫阳被郁,故见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征。证属素有痰热,复感外邪,肺失宣降,郁而化热所致。治宜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方解】方中麻黄疏散风寒,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二药配伍,散收结合,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使宣肺而不耗气,敛肺而不留邪,共为君药。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清热化痰,二者合用以消内蕴之痰热,为臣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俱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且能止咳,用为佐使。本方为治外寒内热哮喘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宣降清敛相伍,以适肺性,主以肃降肺气。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膈热哮喘尝。
第103章 定喘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