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方剂杂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苏子降气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诸位是否忘了根本?"药匣第七格迸射金光,肉桂化形成赤袍老者踏火而来,《医贯》中"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的经文在其周身流转。他掌中托着的琉璃盏里,一缕淡蓝火苗忽明忽暗:"此患子时咳甚、寅时足冷,正是《伤寒论》少阴病'但欲寐'之变证。"

    沙盘突然剧烈震颤,下焦肾区的地火明灭不定。当归展开的经络图上,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泛起青黑:"《妇人大全良方》记载,妾身曾治一老妪,痰喘伴月事淋漓,正是冲任不固、虚阳浮越之证。"她腰间锦囊飘出的血气在空中凝成嘉靖年间医案,病状与张掌柜竟有七分相似。

    紫苏子突然剑指沙盘天突穴位置:"《成方切用》载本方用法,若见真阳衰微..."降气旗扫过之处,《类证治裁》中"上实下虚,苏子降气汤主之"的篆文浮现。旗尖轻点膻中穴,上焦痰浊竟化作《圣济总录》记载的"白芥子案"——宋徽宗年间某尚书同样痰壅气逆,却因过用礞石滚痰丸而泻利不止。

    "此乃前车之鉴!"甘草化形的黄衫老者挥动《本草纲目》,书中飞出万历年间吴崑医案:一商贾误服三子养亲汤致气脱昏厥,幸得老参续命。沙盘上的药气顿时紊乱,昭示着《医宗必读》"攻邪勿忘扶正"的治则。

    李时安忽然展开案头《临证指南医案》,指着叶天士治疗马姓盐商记录:"汝等细看,此案痰喘足冷与今症雷同,叶氏以紫苏子配沉香温肾纳气,正是'治上顾下'之典范。"书页间腾起的医案灵气注入沙盘,下焦地火竟稳定三分。

    肉桂掌中火苗突然暴涨:"《张氏医通》有载,老朽需借当归引火归元..."话音未落,沙盘肾俞穴处升起双龙戏珠之象,正是赵献可《医贯》所述"命门火生脾土"之景。厚朴的矩尺突然横架中焦,量出脾胃升降枢机已恢复五成通路。

    "报——!"药堂外传来鸡鸣,东方既白。紫苏子降气旗上的流苏完全舒展,在空中划出《医方考》"降气而不破气,化痰而不伤正"的轨迹。众药灵身影渐淡,唯有沙盘上的三焦模型仍在自主演化:上焦痰浊化雨而落,中焦气机如磨运转,下焦地火稳燃不熄。

    李时安将七味药材按《雷公炮炙论》古法炮制:紫苏子文火微炒存其油润,姜半夏用甘草水浸透,肉桂去粗皮取油桂。晨光中,药材灵气在铜秤盘上交织成太极图案,暗合《周易》"保合太和"之旨。

    卯时初刻,仁济堂檐角的铜铃被晨风叩响。药匣中升起的七色灵气在沙盘上交织成经纬,将三焦模型照得通明。紫苏子立于中焦枢纽之位,降气旗上《医方集解》的篆文流转如金:"治上实下虚,当以降气化痰为君,温肾纳气为臣。"

    紫苏子剑指膻中穴,旗尖挑破上焦痰浊:"《本草求真》言吾'下气开郁,专消胸膈逆气',今当效法朱丹溪'气顺则痰消'之论!"旗面卷动间,《证治准绳》中记载的"三子养亲汤案"化作流光,警示众人不可独攻痰饮。沙盘肺经区域的灰白痰浊应声裂开缝隙,露出《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述"痰饮乃津液之逆"的本质。

    半夏凌空踏出禹步,素纱衣袖展开《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妾身依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法度,引太阴经湿土之气..."她指尖凝出姜汁状的灵气,正是遵循《雷公炮炙论》中"半夏用姜制,毒性化良药"的古法。沙盘脾胃区凝结的白沫遇此姜气,竟化作《医宗金鉴》所述的"燥湿相济"之象。

    厚朴突然丈量中焦气机通道,青铜矩尺在沙盘划出明黄轨迹:"阳明经气滞已逾九寸,当效法张元素'通腑降浊'之法!"他取出《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的"制厚朴法",将尺身浸入紫苏子的降气旗流苏,尺纹顿时浮现《药品化义》"厚朴苦能下气,辛能散结"的铭文。沙盘中的气滞节点应声崩解,暗合李东垣《脾胃论》"中焦如沤"的气化理论。

    前胡手持《滇南本草》残卷现身:"《医学入门》云'前胡能除内外痰热',然此患痰中带寒..."他忽然将书卷投入半夏的姜汁灵气,经文中的"微寒"属性竟转化为《本草备要》所述的"宣散风邪"。沙盘上焦的痰浊被这改良药性包裹,渐次化作《圣济总录》记载的"痰饮化雨"之象。

    甘草化形的黄衫老者踏着《汤液本草》的经络图走来:"老夫依王好古'调和诸药,解百毒'之嘱,当为诸君殿后。"他展开的《本草图经》中飞出十八反歌诀,将紫苏子与半夏的药性波动约束在安全范围。沙盘上突然显现崇宁年间医案:某郎中未用甘草调和,致患者服后脘痞呕逆,正应《医林纂要》"甘能缓急"之诫。

    肉桂掌中的琉璃盏突然大放光明:"《景岳全书》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当归娘子助我!"当归展开的血气经络图中,足少阴肾经泛起桃红:"《女科要旨》载,妾身能引血归经,助君药降而不陷。"她发间的金步摇射出赤线,将肉桂的地火引向命门穴,恰如《医贯》所述"先天之火得后天之血滋养"。

第102章 苏子降气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