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炙甘草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 "此乃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权衡之法。"炙甘草指尖轻点,药方中桂枝纹样与地黄花相互缠绕,"你且细看患者足三阴经。"金线脉络突然下移,显出肝经太冲穴处郁结的黑气。
麻仁恍然大悟:"阴血不足则肝失濡养,虚风内动!难怪他皮肤燥痒。"说着将枣核粉撒向黑气,褐色粉末化作润泽之气缓缓渗透。
桂枝沉默片刻,忽然将酒壶倾倒,琥珀酒液融入生地黄的墨色水汽:"罢了,且让你这阴寒之物,借我的酒力通达四肢百骸。"奇妙的是,原本相冲的两股气息交融后,竟化作温润的淡金色雾气。
首剂汤药入喉时,书生忽然剧烈呛咳。生姜眼疾手快拍其后背,却见咳出的痰中带着血丝。生地黄银针疾刺太渊穴,墨色药气顺肺经而上:"阴虚不能制阳,虚火灼伤肺络!"
"且慢加量!"炙甘草金线缠住桂枝正要倾倒的酒壶,"子时阴阳交替,当观其..."话音未落,书生突然抽搐,十指如鸡爪般挛缩。阿胶裙摆瞬间化作流动的蜜河,裹住他痉挛的手足:"这是血不养筋!"
麻仁急捻枣仁:"酸枣仁应能安神止痉..."大枣却按住他手腕:"他此刻脾胃虚弱,酸敛之物恐碍气机!"说话间,麦门冬已引天井穴水汽上行,梧桐叶状的清凉气息笼罩书生百会。
桂枝突然割破指尖,一滴金红药血落入汤药:"以我桂枝之血为引,通阳而不伤阴。"说来也奇,药液顿时腾起淡紫烟雾,书生抽搐渐止,苍白的唇色竟透出些许红润。
人参捋须长叹:"阴阳相争,最忌矫枉过正。"他掌心浮出参须探入药汤,"再加粳米一把,护住胃气方是根本。"
七日调理中,这般惊险屡现。第三日寅时,书生忽然浑身滚烫,麦门冬的梧桐叶尽数枯黄。"阴虚发热!"生地黄将银针浸入阿胶蜜液,刺入三阴交穴。桂枝却察觉异常:"这热源自中焦!"金线探查发现竟是生姜偷偷加了剂量。
"你这莽撞小子!"人参揪住生姜耳朵,"患者昨夜呕吐,分明是胃虚不受药力!"大枣忙将枣泥喂入书生口中:"需调整配伍比例,桂枝减半钱,生地黄添半钱,再加饴糖一两缓急。"
至第七日破晓,书生脉象终现从容。炙甘草的金线脉络中,心火已如初升朝阳,肾水似月下深潭。桂枝发间新生的嫩芽转为深绿,生地黄的墨裙透出隐隐朱纹。
"阴阳已达平衡。"炙甘草收回金线,却见桂枝与生地黄在药柜两端相视而笑。晨光中,他们的气息悄然交融,在当归屉上凝成露珠——正是阴阳和合的至臻之境。
————————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擘,三十枚
【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酒各半煎服,阿胶烊化)。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舌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证治机理】本方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为气血阴阳俱亏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代为气衰。”尤在泾日:“脉结是荣气不升。”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阳气衰弱不能鼓动脉行,脉气不相续接,故见脉来结代。气血阴阳俱虚,心失所养,则心动悸;肌体失养,则虚赢少气。若气血虚弱不能上养于肺,肺失宣降,津失敷布,则咳嗽、涎唾多;气阴俱虚,虚火扰内,则见自汗盗汗、虚烦不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本方所治之虚劳肺痿,亦为气血阴阳俱虚所致。治宜补益气血阴阳,温阳复脉定悸。
【方解】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名医别录》),为君药。炙甘草、人参补气养心,资气血生化之源;麦冬、阿胶滋阴养血,养心润燥,扶助阴血之虚,共为臣药。大枣、麻仁养血润燥;桂枝、生姜温通经脉,宜通心阳,并可制约君臣药滋腻之性,俱为佐药。煎加清酒,助桂姜温通血脉以行药势,为佐使药。本方为治气血阴阳虚损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气血阴阳并补,补中寓通,滋而不腻,温而不燥。
【方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火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第70章 炙甘草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