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八珍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发现涌泉穴处盘旋着黑紫色气旋,"瘴毒已入奇经八脉!"
人参突然割裂袍角,鎏金参须浸入毒血:"《肘后备急方》记载,百年老参可解岭南蛊毒..."话音未落,参须瞬间碳化,毒血中窜出三寸长的赤色蛊虫。川芎银针疾射,蛊虫却化作青烟渗入地缝。
"掌灯!"白术喝令声中,八盏人形灯树次第亮起。药灵们各执《灵枢》经络人偶,将武士按八卦方位围在中央。当归指尖牵动红线,七十二处腧穴同时泛起幽光——足太阴经竟有七处穴位完全晦暗。
"晨时脉象虚大而芤,此刻反见洪数。"熟地额间沁出冷汗,手中《脉经》哗哗翻动,"这是瘴毒假夺真气的危候!"突然,武士曲池穴爆出黑血,沾染的血珠在《千金翼方》上灼出"五尸蛊"字样。
"四君子镇守中州,四物汤护卫血室!"人参当空画出先天八卦图。白术的土黄药气与茯苓的琥珀气息交织成坤卦,裹住武士中脘;熟地的玄墨之气携四物汤药灵结坎卦,护住胞宫。
蛊毒幻化的赤蟒突然从武士百会穴窜出。白芍甩出素纱披帛缠住蛇首,川芎的银针却在触及毒牙时寸寸断裂。"用这个!"甘草突然抛出珍藏的雄黄精,药柜深处传来《神农本草经》的嗡鸣。
子夜更漏响时,武士突然睁眼,瞳仁化作赤金竖瞳:"尔等竟敢阻挠尸蛊王..."沙哑的异域口音惊得药灵们后退三步。熟地咬破舌尖,以精血在《伤寒杂病论》上画出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快引他进入六经传变循环!"
茯苓将八珍汤药汁泼向空中,琥珀色的药雾凝成六道气旋。当武士手少阳经气机被引入厥阴风木之位时,其体内突然传出琉璃破碎声。人参趁机将鎏金参气灌入督脉,毒血从二十四节脊椎间狂喷而出。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武士创口涌出的不再是毒血,而是晶莹如玉的髓液。当归突然落泪:"当年阿姊血枯经闭,若知此法..."她将四物汤方笺与四君子汤谱并置,两张古方竟自发融合成阴阳鱼图形。
"原来如此!"白术引动地气,医馆地面浮现出十二经络走向图,"茯苓淡渗利湿,恰为气血交融之枢机。"众人看见八珍汤的药气在武士体内运行时,补气药力沿阳经升发,养血药效顺阴经沉降,最终在膻中穴汇成太极。
晨光穿透云层时,武士忽然长啸起身,掌风过处,三丈外的《难经》木匾应声而裂。烟尘散尽后,匾额碎屑竟自发排列成"气煦血濡"的古篆。
"成了!"甘草欢呼着跃上药柜,却踢翻了炮制中的何首乌。黑玉般的药块滚落处,浮现出《林氏医案》缺失的最后一页,其上墨迹未干:"八珍汤非简单合方,须据三焦气化调整君臣..."
东厢突然传来环佩叮咚,痊愈的产妇携满月婴孩前来叩谢。当婴儿小手抓住八珍汤药方时,所有药材突然悬浮空中,自发组成动态的太极阵图。人参望着流转不息的药气喃喃道:"这才是《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的真谛吧?"
西窗忽被剑气劈开,武士持断剑在照壁上刻下《黄帝内经》篇目。剑锋过处,石屑纷飞间隐现"气血并补"四个大字。八位药灵的本源药气不受控制地涌向剑痕,在朝阳下凝成八珍汤的完整配伍图谱。
————————
八珍汤(八珍散)《瑞竹堂经验方》
【组成】当归去芦
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一两
【用法】上为?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萎白或无华,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心悸怔忡,妇人月经不调,脐腹绞痛,时作寒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证治机理】证由久病耗伤,或病后失养,或失血过多,或劳倦过度耗伤气血,机体失养所致。气血两亏,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白或无华、头目眩晕;气虚失养,故四肢倦息、短气懒言、不思饮食;血虚营弱,故妇人月经不调、脐腹绞痛;血不养心,故心悸征忡;气血俱弱,营卫失和,故时作寒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根据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治当气血双补之法。
【方解】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阴补血,共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血,助君药补益气血,同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使君臣补而不滞,并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煎加生姜、大枣,振奋中焦之气,调和气血,共为佐使药。本方为补气之四君子汤与补血之四物汤合方而成,故称“八珍汤”,兼具补气、养血之力,为气血双补之代表方。
【配伍特点】甘温质润相伍,四君四物相合,气血双补。
第69章 八珍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