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痛泻要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医宗金鉴》所言"四药相合,肝脾调和则气血自生"的明证。
"诸君请看。"白术引众人望向城下,昨夜被木气摧折的砂仁草竟开出紫白相间的花穗,晨风里浮动着醒脾的芬芳。陈皮摘下一朵别在防风鬓边,笑道:"《本草纲目拾遗》说砂仁能醒脾调胃,倒比某人的苦药香些。"白芍指尖凝出月华露珠滴入花心,砂仁花霎时结出朱红果实:"《本草求真》有载,得酸甘化阴之助,草木方得开花结果。"
城楼飞檐下,四道气息凝成的药灵图腾正在成型:中央黄土承托银月,金络穿梭其间,外围青风流转不息——恰如《成方便读》痛泻要方条下朱笔批注:"此方之妙,贵在疏补相济,升降得宜。"
————————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炒白术三两
炒芍药二两
炒陈皮两半
防风一两
【用法】上锉,分八帖,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右缓者。
【证治机理】痛泻之证系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日:“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肝脾脉在两关,肝脾不和,故其脉两关不调,左关弦主肝郁,右关缓主脾虚;舌苔薄白,亦为脾虚之征。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方解】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为臣药。二药配伍,补土泻木,标本兼顾。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防风具升散之性,与白芍相伍,疏柔肝木而达调肝之效;与白术相伍,鼓舞脾之清阳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药,为佐使药。本方为治脾虚肝郁痛泻之代表方。
【配伍特点】补脾柔肝,寓疏于补,扶土抑木。
【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第34章 痛泻要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