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深谙人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伍老头闻言,收起了慈祥的笑,也正色问道:“小友是否夸大其词了?一条路能有这么重要?还能决定国家生死?”
姜远笑了笑,道:“当然。比如这条官道,您老也说,这条官道是连通四方之路,如今却烂如泥潭,商贾百姓行商来往就多有不便,货物就不能及时运至。”
“比如说商贩从兴州拉一马车瓜果蔬菜到燕安贩卖,按正常行程,快则要七至十天,慢则半个月,如果像现在这等泥路,一个月也未必能到燕安,那商贾贩运的瓜果就会烂掉。”
“那即如此,有哪个商贾愿意干这个买卖。商贾挣不到钱,就不会收购百姓产出的东西,百姓就挣不着钱,挣不着钱自然就穷了,如此往复,您说,这路重要否?”
伍老头初听不以为意,但细细听来,却越觉有道理。
“小友,你继续说,老夫颇有兴趣。”伍老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姜远。
姜远又道:“再说路对国家的重要性。如果边关有战事,燕安发二万大军带着辎重粮草前往边关驰援,就以回南关为例。单趟路程,是二千余里。按正常天气行军,二万大军约需70日。”
“这还是在天气正常,道路干燥的正常情况下所需时日,若像如今这春雨多发之季,这个时间可能还要多出三成来。若战事紧急,等得援军到达,恐怕战事早败了。”
伍老头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姜远又道:“如果有一条好路,就完全不一样了。”
伍老头想了想,道:“小友说得不错,但你说的好路,要想修筑,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罢了。天下道路众多,没有人能修得完。即便是从燕安到回南关的路,要想修成雨天不积水泥泞,旱天不飘灰,也是妄想之事,所需银钱与谣役之巨,非你能所想象。”
姜远哈哈笑道:“老先生说得有理,但若是大家都这么想,那岂不是什么事都干不成?徦设,我现在修一条好路从燕安到鹤留湾。
我儿子以后修到丰邑县城,我孙子便修到济洲,世世代代每人修一段,总有一天,我的子孙会有一条好路走!老先生以为然否?”
伍老头惊讶的看着姜远,赞道:“小友好气魄,老夫自愧不如。”
姜远摆摆手,道:“老先生就当我在胡扯,不过我是真想修一段路的,就从鹤留湾修到燕安西城门。”
伍老头低头估摸了一下,道:“这也是一笔大钱,小友这么做,难道真有利天下之心?”
姜远使劲摇头,道:“老先生抬举我了。我怎肯干赔本买卖,于我又有甚好处?”
伍老头懵了,刚才姜远还说得大义凛然,转头就说不占便宜的事不干,什么话都让他说完了。
“老先生,您以前去过鹤留湾么?”姜远突然问道。
伍老头虽不知姜远为何这般问,但也答道:“老夫觉得鹤留湾建得让人耳目一新,老夫闲来无事就去逛逛,已去过多次。”
姜远道:“老丈既然去过多次,那您以为鹤留湾的路如何?”
伍老头闻言,眼前立即浮现出鹤留湾新村,那干净整洁的道路来,那种灰白色的道路据说是用一种名为‘水泥的神奇之物筑的,人走在上面,泥水不沾,伍老头深有体会。
“挺好。”伍老头点点头。
“我打算将鹤留湾那种路铺到燕安。”姜远道:“鹤留湾紧靠交通要道,这条路若成,货物流转就会更方便,鹤留湾的百姓,以及周边的百姓,就会慢慢富起来。”
伍老头又震惊了,这个姜远还真打算修啊,这花费可就大了。
私人修与朝廷修是两回事,朝廷可以征谣役,私人修,就得真金白银。
“小友,你可想过,就这五十里路,若都按鹤留湾的那种路来修,恐怕得十万两银钱。”伍老头提醒道。
姜远笑道:“这修路钱又不是我一个人出,我担心什么?”
伍老头奇道:“那钱从何而来?”
姜远笑道:“认捐,让乡绅富户出钱修就是。”
“认捐?”伍老头咂咂嘴道:“小友,乡绅富户若肯出这个钱,这天下的路早就修好了。”
姜远拍拍手,说道:“这个我自有办法。”
“有何办法?小友不妨说来与老朽听听。”伍老头还真有些好奇,他倒想知道姜远如何让那些抠门的乡绅富户心甘情愿的拿出钱来。
姜远看着伍老头道,反问道:“老先生,您即敢拦我的马车,就应该知道我的身份。您即敢上我的马车,就说明您的身份也不简单。”
伍老头只是笑而不语,并不回答。
姜远将手伸到伍老头面前,道:“老先生,您若能捐些钱出来,我便把这法子告诉您。”
伍老头讶然失笑,他没想到姜远说干就干,他反倒成了第一个被认捐的对象。
伍老头见姜远说得正经不似开玩笑,也好奇姜远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心甘情愿的认捐。
“好!若小友方法可行,又是利国利民之举,老夫认捐一千两白银又如何?”
“老先生大气!”姜远赞道:“这钱绝不让您白花。”
伍老头笑道:“你若能说动老夫,老夫自当将银子送小友府上。若小友所说之言不可行,老夫就去官府告你撞骗!”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一老一少就么定了个君子协议。
第268章 深谙人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