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魏文帝帮助刘封,汉吴两国再结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通报:“魏使蒋干,前来密见。”
刘封一惊,顿时肃然。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挥手令亲兵退下,沉声道:“请进。”
蒋干入帐,身着魏服,神态不卑不亢。他是江东旧人,后归曹操,一向擅于游说。
“将军,”蒋干开门见山,“魏帝曹丕,念将军英武非常,愿助大业。”
刘封沉默不语,盯着蒋干。
“只要将军应允,自立为帝,魏国即可出兵相援,扶持将军即位,届时兵马粮草皆无忧。”
刘封冷笑:“你们是想让我做个傀儡?”
蒋干摇头:“非也。将军如能建功立业,魏帝亦愿封为蜀王,保其子孙世袭。况且——”他顿了顿,“孟达将军,亦愿出兵协助。将军昔日兄弟,今日仍念旧情。”
听到“孟达”之名,刘封眼神微动。孟达曾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旧友,自从孟达投魏,两人便音讯全无。
“孟达愿助我?”刘封低声呢喃。
蒋干点头:“只等将军一声令下,孟将军即可从上庸出兵,配合内应,一举拿下成都。”
刘封低头沉思许久,终于点头:“你告诉魏帝,我答应。但有一条,若我成事,必不为魏附庸。”
蒋干微笑:“魏帝早知将军志向,非池中之物,允之。”
这一夜,蜀中边郡的火烛摇曳,悄悄点燃了王朝内乱的火种。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成都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吴国使者虞翻,风尘仆仆入城,在蜀汉朝堂外跪拜三日三夜,终于得见刘禅与诸葛亮。
大殿之上,虞翻躬身施礼,朗声道:“臣奉吴主孙权之命,特来蜀汉,再修两国旧好,共抗曹魏强敌。”
诸葛亮眉宇微舒,早已知虞翻将至,也认定重修吴蜀同盟是大势所趋。
“使者远道而来,诚意可感。”诸葛亮道,“昔日赤壁共盟,吴蜀并肩,此情不应为一战而绝。”
然而,刘禅却始终面色凝重。他虽年轻,但记忆犹新。夷陵之战,关羽败走麦城、父皇悲愤成疾,都是因为孙权背盟。他难以释怀。
“虞使,”刘禅开口,语气不善,“东吴陷我父亲,杀我二叔,朕怎能轻信贵主?”
虞翻并未动怒,反而笑道:“陛下之言,情之所系,理之所在,吴主亦知之。然若一味念旧仇,只会助长曹魏之势,岂非先帝遗志之反?”
刘禅一怔。
虞翻继续道:“吴蜀分则两弱,合则共强。昔日之误,吴主愿赔礼谢罪;今之局势,若再各行其是,先帝遗志便成空言。”
诸葛亮上前一步,轻声附言:“陛下,臣以为,此机不可失。吴虽有罪,但曹魏狼子野心,若孤军北伐,难图大业。”
刘禅望着虞翻,又看向诸葛亮,心中挣扎。
终于,他长叹一声:“若东吴真有悔意,朕便以社稷为重,愿与吴修好。”
虞翻大喜,伏地称谢:“陛下圣明,吴主必深感怀德。”
两日后,八月初三,蜀吴重新缔结盟约。双方约定:
——东吴出兵牵制江淮;
——蜀汉整军以备北伐;
——互通情报,共抗曹魏;
——凡昔日战俘,各自遣返,表诚意。
消息传遍朝野,蜀中群臣皆言此举明智,毕竟国之存亡,在于联盟,而非旧仇。
数日后,诸葛亮私下将赵云、魏延、王平、马岱等将召入府中密议。
“刘封此人,心性不稳,吾怀疑其或有异志。”
赵云道:“主公昔年欲杀他,先帝宽容才免。但如今封权在身,尚有旧部,若他谋反……”
魏延目光一冷:“若欲动他,我亲自领兵平之。”
诸葛亮摆手:“不可轻动,须待其露出破绽。”
“但时不可误。”王平皱眉,“若他真联魏作乱,蜀中后方将不保。”
诸葛亮眼神凝重:“所以,我已另遣密探,深入梓潼查其动静。一有异状,立即定策。”
与此同时,刘封在梓潼也开始秘密调动旧部,布置亲信,表面恭顺,实则暗潮汹涌。
他心中只有一句话在回荡:“等我掌权,先诛孔明,扶大汉。”
北方魏营,蒋干回报。
“刘封已应允。”
司马懿只说了一句:“等他动手。”
而在建业,孙权闻蜀吴复盟,大喜:“有此一盟,曹贼不足忧。”
三国局势,至此彻底改写。
蜀中暗流汹涌,北伐未启先有叛心;魏吴争锋,各藏毒计;刘禅初登大位,尚未稳坐帝位,就已陷入风暴中心。
北伐的号角尚未吹响,阴谋却已四起——
第2章 魏文帝帮助刘封,汉吴两国再结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