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农娜:为什么不把培训和效率提升结合起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技术培训班正式搬到了流水线边。
老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讲解操作要点,新来的年轻工人们则戴着写有“见习技工”的胸牌,认真听、认真看,有的甚至边听边在小本子上记录。
保尔站在一旁巡视,看到这群新工人眼神里的专注,心里一阵踏实。
“谢尔盖,把那小子叫过来。”他指着一个操作不太稳的青年。
谢尔盖·彼得诺夫立刻应声:“好嘞,彼佳,过来!”
那个叫彼佳的年轻人快步跑来,站得笔直:“保尔同志。”
保尔没有批评,只是弯下身,亲自拿起焊枪演示了一遍。
“你看,火力要稳,焊缝要直,不能急。手要沉,心要静。”他说着,把焊枪递过去,“你试试,慢点来。”
彼佳接过工具,照着他刚才的示范动手焊接。
保尔看了一会儿,点点头:“不错,有进步。”
这时,阿尔焦姆走过来:“我们刚统计了这周的进度,新人平均熟练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三天。”
保尔露出一丝笑意:“看来,边干边教确实比关在教室里背理论强。”
与此同时,农娜正坐在办公桌前,敲打着打字机。她已经将“优秀技工竞赛机制”方案写成了正式草案:
每月评选“优秀技工”“进步技工”“带教标兵”
所有一线工人均可参加,评选标准包含出勤、效率、技术水平、带教能力等
优胜者将获得奖金、奖章及张贴光荣榜,并可在年底优先参与进修或晋升
每季表彰一次,上报至市工业局。
她将打好的纸张交给副主任:“立刻送去工会那边审批,我要在下周一前正式启动。”
副主任点头:“是,农娜同志。”
刚送完材料,喀秋莎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摞海报。
“这些是我画的宣传草图,看看——‘学技术,争先进,‘做新时代工人,‘荣誉属于劳动者。”
农娜接过,逐张翻看:“不错,有气势。放大以后贴到各车间、食堂、工会门口去。”
“还有啊。”喀秋莎拿出一个红色的小册子,“我准备了‘技工成长记录册,每个新工人一人一本。干了什么活,学了哪项技术,全都记进去。年底评比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依据。”
“太好了。”农娜握住她的手,“你干得漂亮。”
喀秋莎得意地一笑:“那是,我也不是光会打枪的。”
时间飞快地推进,转眼到了6月1日。
儿童节那天,工厂的气氛比平时轻快许多。
厂区广场上拉起了横幅:“向未来的建设者致敬!”
旁边一张展板上,贴着几十张照片和名字——那些过去一季度获得表彰的优秀工人。
在主席台上,农娜身穿正式的工装,站在麦克风前大声宣读名单:
“优秀技工:瓦西里·安东诺夫、谢尔盖·彼得诺夫、托尔、小林……”
“进步技工:彼佳·卡列宁、伊万·谢苗诺夫……”
“带教标兵:尤里·卡普林、马琳娜·伊林娜……”
每念出一个名字,台下便爆发出一阵掌声。领奖人胸前挂着红色绶带,一脸自豪。
保尔、阿尔焦姆、喀秋莎都坐在台前,依次为他们颁发奖章与证书。
当托尔走上领奖台时,全场欢呼最多。这个来自遥远岛国的“女同志”,一身力量惊人,工作极为认真,每次搬机器时都不叫累,如今是车间的明星工人。
保尔笑着说:“托尔同志,你的干劲让我们苏联工人都得加把劲。”
托尔举拳敬礼,声音洪亮:“为苏维埃奉献全部!”
而小林则是默默站在领奖台上,领完奖后回到了台下,神色淡然,但眼神坚定。
康娜也在广场上玩耍,和工人们的孩子一起画画、踢球。她现在就读于基辅市第五小学,是班里数学最好的学生之一。
整个厂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老工人和新工人们在歌声中谈笑,孩子们在跳绳、唱歌,广播里放着《喀秋莎》和《青年近卫军》。
傍晚时分,保尔站在车间门口,望着广场的热闹,轻声对身边的阿尔焦姆说:“今天这场联欢会,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一群为了完成任务的机器。”
“我们是人,是有信仰、有生活、有未来的人。”
阿尔焦姆点头:“而这未来,是我们亲手打出来的。”
第9章 农娜:为什么不把培训和效率提升结合起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