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宰相刘罗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开封水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传和珅、刘墉进宫!”乾隆皇帝立刻下旨。不多时,和珅和刘墉匆匆赶来。

    “臣和珅、刘墉拜见皇上!”二人跪地行礼。

    乾隆皇帝将奏折递给他们,说道:“你们看看,黄河水位暴涨,堤坝出现裂痕,河南百姓危在旦夕。你们可有什么良策?”

    和珅接过奏折,看了一眼说道:“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拨发银子,派人前往河南,加固黄河堤坝。”

    刘墉则皱了皱眉头,说道:“皇上,拨发银子固然重要,但更要确保这些银子能够真正用在加固堤坝上。臣担心,有些官员会趁机中饱私囊,致使堤坝加固不力。”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说道:“刘墉所言极是。朕就命你负责此事,即刻前往河南,监督堤坝加固工程,确保银子都用在刀刃上。若有官员敢贪污舞弊,朕定不轻饶!”

    和珅心中叫苦不迭,心想“这种大好机会,却给了刘墉!”但皇命难违,只得领命道:“臣遵旨!”

    刘墉说道:“皇上,臣愿往河南定当全力处理此事。”

    刘墉领命后,匆匆准备行装,带着我和张成、甄平踏上了前往河南的路途。而此时,河南境内的黄河危机,正愈演愈烈……

    黄河惊涛之护堤风云

    刘墉一行快马加鞭,一路尘土飞扬,向着河南疾驰而去。一路上,刘墉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对黄河水患的忧虑和对河南百姓的牵挂。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黄河安危不仅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大清的稳定与繁荣。

    几日后,刘墉等人抵达开封府。知府张大人早已得到消息,率领一众官员在城门口恭迎。见到刘墉,张大人连忙上前,恭敬行礼:“下官开封知府张景文,拜见刘大人。一路辛苦了!”

    刘墉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问道:“张大人,黄河水势如今究竟如何?祥符县那边堤坝加固进展怎样?”

    张景文叹了口气,说道:“回刘大人,黄河水势仍在上涨,虽有祥符县百姓全力抢险,但堤坝多处告急,情况十分危急。周边各县支援的人力、物料已陆续送往祥符县,可面对如此凶猛的水势,仍是杯水车薪。”

    刘墉听闻,心中愈发焦急,当即说道:“事不宜迟,立刻前往祥符县。”

    众人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往祥符县。此时的祥符县黄河堤坝上,一片忙碌而紧张的景象。烈日高悬,百姓们在滚烫的堤坝上挥汗如雨,搬运着物料,加固着随时可能决口的堤坝。周世荣仍在人群中穿梭,声音已经沙哑,但依旧在鼓舞着士气。

    刘墉赶到堤坝时,正看到周世荣指挥百姓搬运沙袋。周世荣看到刘墉,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急忙上前跪地行礼:“祥符县知县周世荣,拜见刘大人。”

    刘墉连忙扶起他,说道:“周知县,不必多礼。当下情况紧急,快与我说说堤坝的详细情况。”

    周世荣站起身,指着堤坝说道:“刘大人,这几日百姓们日夜奋战,用各种方法加固堤坝。虽暂时挡住了水势,但这黄河水太凶猛了,堤坝多处出现新的裂痕,人力物力都已渐渐不支。”

    刘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堤坝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有的在打桩,有的在填沙袋,可汹涌的河水依旧不断冲击着堤坝,那一道道裂痕仿佛随时都会变成决堤的大口子。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呼喊声:“不好啦,那边堤坝又出现大裂缝了!”众人心中一紧,刘墉立刻说道:“走,去看看!”

    众人赶到裂缝处,只见一条手臂粗细的裂缝出现在堤坝上,河水正汹涌地从裂缝中渗出,周围的泥土已经被泡得松软。刘墉见状,当机立断:“所有人听令,立刻用木桩和沙袋封堵裂缝,动作要快!”

    百姓们纷纷响应,齐心协力地搬运木桩和沙袋。刘墉也亲自加入到抢险队伍中,和百姓们一起抬着沉重的木桩。众人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经过一番苦战,裂缝终于被暂时堵住了。刘墉看着疲惫不堪的百姓,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他对周世荣说道:“周知县,百姓们辛苦了,一定要安排好他们的饮食和休息。”

    周世荣点头应道:“大人放心,下官明白。只是这黄河水势若再不停涨,我们实在是难以支撑下去。”

    刘墉深知问题的严峻性,他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召集众人商议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众人都在为如何应对黄河水患而发愁。

    这时,刘墉的师爷突然说道:“大人,我听闻黄河上游有一处支流,若能在那里修建一道临时堤坝,引一部分河水流入支流,或许能减轻黄河主河道对祥符县堤坝的压力。”

    刘墉眼睛一亮,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或许可行。但修建临时堤坝绝非易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周世荣说道:“大人,只要能减轻黄河水势,再困难我们也愿意一试。下官这就去组织百姓,听从大人安排。”

第126章 开封水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