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巧助纪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原本本地讲给了我们俩。
原来,纪晓岚在乾隆十二年以乡试第一的身份参加过京城会考。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殿试。殿试的时候,才思敏捷,笔下生风,唰唰唰没用多久就答完交卷。
单等看榜的时候,榜上无名,究其原因是因为他那个臭烟袋锅。
首先,在贡院内答卷时由于连续抽烟太多,让监考军兵误以为考间内失火,被监考军兵们用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后来换了衣服和笔墨纸砚,还好他才思泉涌,很快就又作答完毕,没有耽误时间。
红榜有名后进入殿试,纪晓岚记吃不记打,竟然在殿试时抽烟。大伙说说看,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股烟味,还不是什么好烟叶。乾隆爷和各位主考官能受得了么?乾隆爷一气之下,将他的卷子扔到火盆里烧了。并下旨六年内不准他参加会考。就这样,他在乾隆十二年未登皇榜,名落孙山。六年后的这次会考,他为了避免旧戏重演,竟然让刘墉给他出主意。
我在旁边听的偷偷直乐,心想活该,活该你名落孙山!
刘墉听后想了想问道:“晓岚兄难道就不能不抽烟么?”
纪晓岚一脸沮丧地说道:“我若不抽烟,半个字也写不出。”
我这时手里拿着根细竹条,当做马鞭用的,被刘墉看到了。刘墉抢过去看了半天,然后把竹尖上的竹叶去掉交给纪晓岚说道:“你拿着这个写首诗,如果没有灵感就嘬两口试试。”
纪晓岚按照刘墉的办法试了一试,诶!还真管用。虽然反应没那么快,但是也能写出美妙诗句。这让纪晓岚高兴的不得了,他立马决定就用我的竹条当烟袋锅来用。
刘墉说:“那可不行,反正离大考还有些时日,咱们去买一个或定做一个烟袋锅就行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刘墉想的是,给他弄个长烟袋锅,长的让纪晓岚想抽烟时火折子够不着烟袋锅,那么他就点着火,也就抽不了。抽不了就没有烟味,没有烟味皇上不就不生他气了。而他思考答卷时也能嘬两口,虽然慢了点,但是也就一举两得了。
说干就干,刘墉马上和他一起出去找加长的烟袋锅。咱也别闲着啦,也跟着吧。
四九城找了个遍,也没有合心意的。没办法,刘墉出钱给他定做了一个,长三尺三寸三的长烟袋锅,三日后来取。
此后,纪晓岚无论在哪儿当官,都拿着这根长烟袋锅。第一、这是刘墉给他定制的,彰显了他二人的关系密切。第二、刘墉谥号“刘罗锅”,他呢别号“烟袋锅”,两人都有个“锅”字儿,更能说明两人铁的关系。
就这样,刘墉和纪晓岚在乾隆时期就成了好基友。
三日后,刘墉与纪晓岚一同取回了那特制的长烟袋锅,烟袋锅通体黄铜打造,金灿灿、亮闪闪,嘴口大小合适,通长三尺三寸三,就是有点沉,举得时间长了有点累。
即使不能够随时点着抽两口,但是纪晓岚也爱不释手。最起码不会因为抽烟呛人而名落孙山。
在客栈中纪晓岚就迫不及待地试用起来,压实烟丝后把烟嘴含在口中,因为烟杆长,手短却怎么也点不着。把烟嘴从嘴里拿出,能点着了吧,却来不及嘬两口。两头忙活了半天才抽到了两口烟。
刘墉看着满意地笑道:“这下,你就不会在保和殿抽烟了,你总不能因为点不着烟不写答卷吧!”
纪晓岚也笑着说:“只听说你老兄鬼点子多,没想到一点不假。我这里先谢谢刘兄了!”说罢,深鞠一躬。
从那以后,这个烟杆儿,陪伴了纪晓岚一生,只在朝堂上和公共场合用,回家就换成他那小烟袋锅了。虽抽烟的频率慢了些,但确实不再有呛人的浓烟弥漫。
很快,会考的日子来临。纪晓岚怀揣着长烟袋锅进入考场,心中底气十足。考试期间,他烟瘾发作时,便拿出没有烟丝的长烟袋锅嘬上两口,引得周围考生纷纷侧目,但他却浑然不在意,只顾专心答题。
殿试的时候,乾隆看到了他的长烟袋锅,也是好奇。只见他空嘬两口不冒烟儿,保和殿里一点烟味也闻不着,乾隆欣慰地点了点头。
即便,他全部答完。但是,由于没有烟抽,他的答卷还是逊色了许多。本次贡院红榜得第二十二名、殿试金榜获得二甲第四名的好成绩。
几日之后,会考放榜,纪晓岚兴奋地跑到刘墉家中报喜,刘墉也为他感到高兴,二人在刘墉家中摆酒庆祝,喝得酩酊大醉。
这回纪晓岚收敛了许多,对单莹嫂子绝不多看一眼。因为烟杆太长的原因,烟也不抽了。
这里恐怕有人要问,刘墉怎么就对纪晓岚那么上心?怎么就会花这么大的心思帮助纪晓岚呢?
一呢,刘墉很认可纪晓岚的才华,两人又是莫逆之交,刘墉又喜好结交一些德才兼备的朋友。二呢刘墉在帮助乾隆讲解经史子集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呈报上来各地举子的名单。当看到纪晓岚的时候,刘墉就夸了他几句。乾隆听后想起了乾隆十二年时纪晓岚那呛人的烟味,就一脸的不屑,表示此人不取也罢。
第45章 巧助纪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