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宰相刘罗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诸城分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被人抢着要。有的家丁太过老实,只会埋头苦干,不会说些讨人欢心的话,也就难以找到新的去处。还有的家丁过于精明,让人心里犯嘀咕,没人敢要,刘墉就得为此一一费心安排。

    一日,几个家丁聚在院子的角落里,交头接耳,神色焦虑。

    “这以后可怎么办?不知道新主子好不好伺候。”一个年轻的家丁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仿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

    “是啊,万一日子不好过了,可如何是好?”另一个年长些的家丁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担忧。他的额头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和生活留下的痕迹。

    我偶然听到这些议论,赶忙走上前去,和声细语地安抚道:“大家放心,只要勤恳做事,定不会亏待大家。刘家向来宽厚待人,这点毋庸置疑。”

    经过刘墉数日的奔波,求爷爷告奶奶和本家的叔叔大爷、叔伯兄弟的说和,总算安排了一批忠诚老实的人。

    我们自己家,也挑选了一批能干的家丁留下来,剩下的一些人则必须遣散了。

    那是一个阴天,天空阴沉得仿佛能滴下水来。刘墉站在府前的空地上,面对着剩下无处安置的家丁,神情略带愧疚地说道:“各位在我刘家多年,劳苦功高。如今家中产业变动,不得不遣散部分家丁。但我刘墉会给诸位发放足够的遣散费及安家费,以表感谢。”

    有些家丁不舍离去,眼中含泪,声音哽咽地说道:“刘大人,我们愿意留下继续伺候。”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仿佛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刘墉感动地说道:“各位的心意我领了,但如今局势如此,还望理解。大家拿着遣散费和安家费,回去做个小买卖,好好过日子吧。”

    这些人走了之后,家中顿时冷清了许多。曾经热闹的庭院变得寂静无声,只有偶尔的风声吹过。那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角落,如今也只剩下了回忆。

    这天,我找到刘墉说:“三哥,我们并非能够长久在家居住的人,既然管家李伯和他的儿子留了下来,我看,咱家就让他们关照起来。家中一切事由皆交给李伯父子打理如何?”

    刘墉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李伯父子为人忠厚,做事勤恳,确实是值得托付之人。如此甚好,就依你所言。”

    李伯是从小跟随他的父亲就在刘家做工,他的父亲死后,他就接替了他父亲的工作做起了刘府管家,而他的儿子也是在刘府出生和长大的。所以,李伯一家就像刘家人一样。把家交给李伯父子打理,我们是一百个放心。

    在老家停留的这些日子,刘墉也没闲着,他时常到田间地头,与大伙交流农事经验。有时候挽起衣袖,亲自下地劳作,满头大汗、裤腿上沾满泥土,还笑容满面地说道:“这农事啊,就得靠经验和细心,咱们可不能马虎。”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却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

    “这刘家分了家,怕是要败落喽。”一个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小声地对旁边的人说道。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担忧,仿佛对刘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谁说不是呢,以前多风光,现在……”另一个村民摇了摇头,叹息着。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似乎在为刘家的变迁感到惋惜。

    刘墉听到这些话,只是笑笑,并不在意,依旧专注于家中的事务。

    这些日子我们三人过得平淡而充实,也时常在庭院中读书品茶,有时也下下棋,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暴雨袭来,倾盆而下,仿佛天河决堤。雨水如注,淹没了不少田地。我们看着被水淹的庄稼,心急如焚,在田边来回踱步。

    “这可如何是好?这一年的收成算没了!”我望着那一片汪洋,愁容满面。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仿佛所有的希望都被这无情的雨水淹没。

    刘墉赶来安慰道:“莫急,大家一起想办法排水补种。”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于是众人齐心协力,挖沟排水,补种新苗,总算减少了点损失。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家务事儿的处理和休整。我们三人还得踏上去江南及中原的路,去完成乾隆交代给我们还没有正式开始的工作。

    这一日,我们打点行装,套了一辆自家的马车,带上两匹快马。辞别李伯父子,在我的一声“驾——”的吆喝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马车缓缓前行,车轮碾过泥泞的道路,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刘墉坐在车内,眉头微皱,似在思考着即将面临的任务。

    我赶着马车,付钰骑马跟在一旁。道路两旁的树木在风雨的洗礼后,显得有些凋零,落叶随着微风飘落在地。

    “此次江南之行,不知会遇到何种艰难险阻。”付钰说道。

    刘墉微微叹了口气:“但皇命在身,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使命。”

第35章 诸城分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