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临西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柔而又果断地把烧饼贴在炽热的炉壁上。
烧饼刚一接触炉壁,便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在欢快地歌唱。瞬间,烧饼的表面开始泛起淡淡的金黄色,那是高温赋予它的独特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烧饼在炉内逐渐膨胀,原本扁扁的形状变得饱满起来。炉内的高温让烧饼的香气愈发浓郁,一丝丝、一缕缕地从炉中飘散出来,弥漫在整个烧饼铺里,让人垂涎欲滴。
常兰全神贯注地盯着炉内的烧饼,不时调整着它们的位置,确保每一个烧饼都能受热均匀,烤出最完美的口感和色泽。
周围的人被烧饼的香气吸引烧饼的香气从炉中源源不断地飘散而出,迅速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路过的行人纷纷放慢了脚步,鼻翼不由自主地翕动着,被这诱人的香气深深吸引。
一个孩童,原本蹦蹦跳跳地走着,在闻到这股香气后,立刻停了下来,目光直直地望向烧饼铺,扯着身旁大人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道:“阿娘,我想吃那个香香的烧饼。”
不远处,一位挑着担子的小贩也放下了担子,使劲吸了吸鼻子,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嘴里喃喃自语:“这味道,真是馋人呐!”
几个正在闲聊的老人,也被这香气打断了话题,其中一位眯起眼睛,笑着说:“这烧饼的味儿,闻着就知道错不了!常兰出师了。”
在烧饼铺对面的裁缝铺里,老板正忙着做衣服,闻到这香气后,忍不住探出头来,向这边张望,心里盘算着等会儿忙完了一定要买上一个尝尝。
就连街角那只懒洋洋趴着的黄狗,也被这香气刺激得站了起来,摇着尾巴,在烧饼铺门口徘徊。
“兰儿,你终于出师了。”胡陆阳已经吃饱喝足了。说完慢悠悠的离开了。
“兰姐姐,兰姐姐……”小家伙们个个面露馋色,常兰把烤熟的烧饼,每人发了一个。孩童们道晚谢,一哄而散,去吃烧饼了。常兰笑着看着孩子们离开。
“兰儿,你给那些小崽子发烧饼了呀?你爹知道又要唠叨你了,你们开烧饼铺也是小本经营,经常这样也吃不消的。”一个二十岁左右的清秀女子说道。
这位女子身着一身简单而整洁的粗布衣裳,却难掩其天生的灵秀之气。
她有着一头如墨般的黑发,随意地用一根木簪绾在脑后,几缕不听话的碎发垂落在白皙的脸颊旁,更添几分俏皮。那脸蛋犹如山中初开的桃花,粉嫩而透着自然的红晕。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犹如山间清澈的溪流,深邃而灵动,仿佛能洞察一切病痛的根源。浓密的睫毛微微上翘,在眨眼间,似蝶翼轻舞。
她的鼻梁挺直,带着一抹倔强的坚毅。嘴唇不点而朱,微微上扬的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温暖而亲切的笑容,给人以无尽的安心和宽慰。凑近可以闻到她身上淡淡的草药味。
“秀秀,你来的正好。这是你的,看看我今天做的怎么样?”常兰把一袋烧饼递给马秀。马秀秀是镇上马大夫的女儿,她从小跟着父亲一起习医,医术也颇为精湛,在镇上也小有名气。
马秀秀接过烧饼,把铜钱放在柜台上,常兰要拒绝,被马秀秀阻拦,“你不收钱,烧饼我不要了啊!”
常兰也不推辞了。拉马秀秀坐下,给她沏了茶。准备叙话,可是有人来买烧饼了。
“兰儿,你先忙去。”马秀秀说完,自己坐下喝茶,等待常兰。
自己父亲马福生和常兰父亲常季,人称“老常头”,还有宋长贵,他是镇上的脚夫,也是邻居,三人一起去隔壁镇采买物料去了。
临西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出去一趟来回都要十天半月的。这次他们已经出去20天了,马秀秀有些担心,过来找常兰聊天叙话,不然一个人在家,心里更担心。
常兰与马秀秀打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注定了彼此间深厚的缘分。她们一同成长于同一条老街巷里,岁月悠悠,见证着两人从天真无邪的孩童逐渐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这一路走来,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她们始终相依相伴。
自幼时起,常兰和马秀秀便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好友。那时候,她们会手牵手奔跑在街头巷尾,探索每一个未知的角落;也会并肩坐在老旧的石阶上,分享着各自心中那些小小的秘密和梦想。春日里,她们一同追逐飞舞的彩蝶;夏日中,她们共同品尝冰凉可口的冰棍儿;秋风吹过,她们捡起飘落的枫叶做成精美的书签;冬雪纷飞时,她们又欢笑着在雪地中堆起可爱的雪人。
时光荏苒,但常兰和马秀秀之间的情谊却愈发深厚。这份投缘不仅仅体现在兴趣爱好的相投上,更在于性格脾气的互补以及心灵深处的默契相通。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或挫折,只要有对方在身边,便能给予彼此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一切。
常兰比马秀秀小两岁,她从小立志,要把父亲的烧饼铺开到隔壁镇去,或者更远的地方。她潜心研究制作烧饼,制作了很多口味,有辣味,五香味,椒盐味,还有甜口的,她还在研究有酥皮,有脆皮。
第1章 临西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