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冷宫出大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问胤禑:“大哥,你打算怎么处置曹家?”
胤禑微微一笑,说:“以拖待变!”
“以拖待变?”老十六略微一想,便明白了胤禑的意思,便笑嘻嘻的说,“好一个以拖待变,妙哉!”
只要康熙还活着,就冲他和曹寅之间,亦君臣,亦朋友的亲密关系,曹家的欠款即使再多一倍,也都不算个事儿!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大清是康熙的大清,连康熙都不想深究,胤禑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安排妥了曹寅的出殡之事后,胤禑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江宁,去江南各地巡视军务。
老十六则独当一面,替胤禑处置江宁的各种事务。
等把江南转得差不多了,胤禑回到江宁之时,门户已经清理干净了。
凡是忘恩负义之辈,都被胤禑找各种借口,杀了个一干二净。
要么不动手,只要动手,就把事情做绝,免留后患,一直是胤禑的经验之谈。
组织内部不团结,才是真正的大忌!
等胤禑回到江宁之后,惊讶的发现,老十六已经从江南大儒那里,光抄家,就捞了二百多万两银子。
老十六美滋滋的说:“大哥,你得五成,四哥得三成,我和十八弟各得一成,皆大欢喜!”
胤禑暗暗点头,老十六终于长大了!
七七这天,曹寅正式出殡。
胤禑和老十六在路边设祭之后,随即离开了江宁,乘船返回京城。
因为,康熙的六十大寿,将要举办千叟宴,胤禑和老十六都绝无可能缺席。
回京之后,胤禑和老十六一起去畅春园陛见。
听胤禑详细禀报了整顿江南废驰的军务,并在各地杀人立了威,康熙不仅没起疑心,反而对胤禑大加赞赏。
随着承平日久,江南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安逸享乐惯了,已经不堪一战。
说实话,江南的军务,早就应该花工夫整顿了!
胤禑杀的都不入流的下级军官,康熙真心不在意。
对于胤禑的小军官补缺折,康熙连看都没看,径直照准了!
老十六首次办差有功,康熙只是赏了五千亩皇庄而已,并未赐爵。
去胤禑家里的路上,老十六感慨说:八哥才十几岁,就封了贝勒,这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胤禑却心里有数,康熙只要重用他,就不可能再提拔老十六。
岂有不是接班人的亲兄弟二人,同掌朝政实权之理?
胤禑的权势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下一任君主,赏无可赏之时,就该杀弟了!
为了保全胤禑和老十六的身家性命,康熙也不可能乱来。
当然了,老四和老十四,这兄弟两个,算是例外。
康熙晚年,老四长期管理户部,老十四成了掌握兵权的大将军王。
按照胤禑的理解,康熙显然知道老四的军事能力不中,希望老十四这个亲弟弟辅助他。
但是,康熙万万没有料到,老四登基之后,一兄四弟皆不服他,被迫下了辣手。
就在胤禑回京的第二天,左都御史赵申乔上了折子,请求康熙册立新太子。
康熙把胤禑叫了去,等他看完了赵申乔的折子,便淡淡的问道:“你怎么看?”
胤禑心里有数,不管立谁为新太子,因中风导致右手不得力的康熙,必然担惊受怕,无法安枕。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不立储方为正道理!”胤禑讲了一大堆不立储君的好处。
康熙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龙心大悦。
“知朕者,莫过于小十五也!”康熙心里高兴,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胤禑却心头猛的一凛,赶紧解释说:“汗阿玛,此间没有外人,臣儿只是说了点心里话罢了,并无妄揣天威之心。”
开什么玩笑?
凡是掌握实权的重臣,谁不私下里揣摩康熙的心事,那才是大傻蛋呢!
但是,揣摩上意,只能悄悄的做,却不可能说出口。
儒家的虚伪,就在于此。
历朝历代的皇帝,治国的底色,均为法家的霸道之术。
此所谓外圣内王也!
康熙心里真高兴,便摆着手说:“阿玛夸爱子尔,你勿须多虑!”
胤禑暗松了口气,只要及时的拆了定时炸弹,任由康熙随便夸。
年近花甲的康熙,话很多,七扯八拉的就说到了千叟宴的事儿。
“朕请了全国的老叟来京赴宴,确属前所未闻的盛事。美中不足的是,菜肴皆冷,就怕那些老人,吃不消啊。”康熙这么一说,胤禑也就明白了。
康熙自己天天吃冷菜冷肴,也就罢了。他是担心,在天下老叟们的面前,丢了天家的面子。
实际上,康熙吃的御膳,肉烂菜烂,只有少部分是温菜,大多是冷的,一点都不好吃。
胤禑装模作样的想了想,便建议说:“汗阿玛,不如全上火锅,无论荤素,一律搁锅里涮着吃,热气腾腾,暖暖和和,还可以喝几口热汤。”
康熙毕竟博学,他听了胤禑的详细介绍后,脱口道:“魏文帝曹丕,就用过五熟釜,莫不是此物?”
第206章 冷宫出大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