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林渊的终极实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能够提前预知未来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
比如,一位志愿者在实验结束后,走在曾经繁华如今却略显破败的城市街道上,他突然停下了脚步,眼神变得深邃而专注,仿佛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在他的感知中,前方不远处的那座桥梁,在不久的将来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能量波动而出现部分坍塌。他能清晰地看到那未来场景中的细节,人们的惊慌失措、车辆的拥堵混乱,以及桥梁断裂时扬起的尘土。
然而,令他们痛苦的是,尽管能够预知未来,却无法改变未来的轨迹。就像那位预见到桥梁坍塌的志愿者,他心急如焚地想要去通知相关部门,想要采取措施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他四处奔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可别人却只当他是受到实验影响而产生了幻觉,没有人相信他的话。而当那注定的时刻来临,桥梁果然如他所预知的那样发生了坍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上演,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这种无力感,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每一个“因果律敏感体”的心头。他们开始陷入深深的困惑和挣扎之中,既然能够提前知晓未来的不幸,却又无能为力,那这样的预知能力究竟是一种恩赐还是一种诅咒呢?
在社会层面,“因果律敏感体”的出现也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复杂的反应。一部分人对他们充满了敬畏,视他们为能够洞察天机的特殊存在,纷纷向他们请教关于未来的事情,希望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趋利避害。而另一部分人则对他们持有怀疑和恐惧的态度,认为他们的存在破坏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担心他们所带来的那些关于未来的信息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和混乱。
政府和相关组织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对“因果律敏感体”进行保护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挖掘出这种能力的潜力,找到是否存在改变未来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向民众进行科普和解释工作,试图稳定社会情绪,避免因恐慌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动荡。
科研团队更是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深知,仅仅让人类成为“因果律敏感体”还远远不够,如果无法突破“无法改变未来”这一限制,那这个实验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于是,他们开始夜以继日地对“因果律敏感体”的基因结构、意识状态以及与周围因果律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从量子佛学的理论中寻找破解之法。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因果律敏感体”之所以无法改变未来,是因为在当前的宇宙因果律框架下,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着其既定的因果链条,而他们的预知本身也是因果律的一部分。就好像是命运早已编织好了一张严密的大网,虽然他们能够透过网眼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但却无法挣脱网线的束缚去改变什么。
为了打破这一限制,科研人员们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突破。有人提出,是否可以通过利用“量子佛国”更为深层次的因果能量,去干扰、重塑那些已经形成的因果链条;也有人认为,或许可以从改变“因果律敏感体”自身的意识频率入手,让他们能够跳出当前的因果律框架,以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去干预未来。
各种设想和实验不断开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大家始终没有放弃。每一次的挫折都被视为是接近成功的一步,每一个新的数据、每一种新的现象,都成为了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而地球文明的其他人们,在关注着科研进展的同时,也在逐渐适应着有“因果律敏感体”存在的生活。学校开始将关于因果律和“因果律敏感体”的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这一特殊现象以及背后蕴含的科学和哲学意义;艺术家们以“因果律敏感体”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作品,探讨着命运、预知与改变之间的关系;整个社会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努力寻找着新的平衡和发展方向。
林渊的终极实验,虽然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挑战,但也为地球文明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可能性的大门。在这个充满未知的宇宙中,人类作为“因果律敏感体”,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困惑,在探索改变命运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等待着他们的,或许是更大的突破,又或许是更多需要去面对和克服的艰难险阻,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们承载着的,是整个地球文明的希望与未来。喜欢万物播种进化请大家收藏:
第125章 林渊的终极实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