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马超重生大宋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汴河蔡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称闵河;宋太祖建隆元年开浚蔡河自都城至通许镇,并设斗门以节水流;次年,又自新郑引洧水凿渠东北流,至东京外城南垣广利水门入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

    开宝六年,改称闵河为惠民河,东南称蔡河,后两者常被视为一条河流的两个河段。

    蔡河由东京外城广利水门入城,入城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南流经通许、扶沟、太康、宛丘等地,至项城西注入颍水;是北宋漕运四渠之一。

    主要输送陈、颍、许、蔡、光、寿等州的粮食,所沟通地区广泛,自开封沿蔡河南下入颍,由颍入淮,可达长江下游地区。

    自开封向西南经颍、沙等水可与邓州、襄阳府等地相通,是重要的南北水运要道。

    蔡河沿线商业繁荣,舟楫林立,商贾云集,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如朱仙镇就因濒临蔡河,凭借水运便利条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汴梁附近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中心。

    北宋政府通过在长葛县境内开渠,将洧水及其南面的潩水上游水源沟通作为惠民河水源;同时疏浚蔡河自京城至通许镇河段,还开凿西起颍水自合流镇东抵长平镇的运河,把颍水上游分流到蔡河。

    朝廷还在汴梁普济水门外设置斗门,用简易的蓄水木结构作为控制船闸,调节惠民河水流量和水位,确保出入京城舟船的航运;以保证蔡河的水位和流量适合船只航行。

    蔡河上建有众多桥梁,方便了两岸的交通和人员往来,促进了两岸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蔡河与汴河是北宋朝廷的漕运两大动脉——汴河作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北宋段,呈西北——东南走向贯穿汴京,河道宽度达3040丈(约90120米),水深可容万石漕船通行。河道采用木岸狭河技术,以束水攻沙维持通航能力。

    汴河年漕运量最高达800万石(约合现代48万吨),承担江南六路(淮南、两浙、荆湖南北、江南东西)粮赋运输。沿河形成十三处大型官仓,总仓储容量达千万石级。

    汴河沿岸形成州桥、相国寺桥等商业中心,催生“河市“经济形态;汴河两岸酒楼商铺延绵二十余里,昼夜喧闹不息。

    蔡河分为南北两段,北蔡河(闵河)引洧水北上,南蔡河(惠民河)连通颍水。河道总长约120公里,河宽1520丈,水深较汴河浅,主要通行300石以下船舶。

    蔡河年运量约60万石,运输陈、蔡等地物资。蔡河通过支渠网络覆盖全城76坊,日均供水量达10万立方米供汴京市民饮用;配套泄水斗门18处,构成城市排水系统主干。

    蔡河穿城段设置通津、普济等水门,沿河分布四大草市,形成专业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

    广利水门位于汴河南岸外城西南,采用三门道结构(主航道宽5丈,两侧辅道各2丈),配备可升降叠梁闸门,启闭机构由都水监直接管理;实行“四时启闭法“:春分启闸通漕,霜降闭闸防凌。日常由80名厢军轮值,形成严密的水位监测体系(设置12处水则碑)。

    汴河——蔡河交汇处形成“四水贯都“格局,城内桥梁密度达每平方公里远超同期欧洲城市;河道系统调节城市微气候夏季可降低气温23,冬季提升湿度15%。

    水门体系与城墙构成立体防御,靖康年间金军攻城时,宋军通过闭闸抬高水位阻滞敌军;使金军难能入城。

    郑斯文凝视着月光下的蔡河与汴河,禁不住思绪万千:汴梁这么一个荣光辉煌的千年古都竟然遭遇北极熊一样的金人的蹂躏,实在使人痛心疾首。

    金人南侵的目的是什么?无外乎夺取北宋皇帝的统治权,宋徽宗给他们了,做了金人的俘虏;宋徽宗本来是不会作俘虏的,可是为了保持千年古都汴梁的完整和不被破坏毅然决然走进金营;为了金人的贪欲,将宫廷王妃、帝姬全给搭上,但北方的狼似乎还不满足;对汴京大肆进行破坏的同时意图度过长江占领北宋的江南富饶之地。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至理名言,一帮强盗杀人越货;还要做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地球上似乎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北宋民众起来反抗了,将女贞鞑子赶回荒寒的北极打鱼狩猎是民众齐呼的口号;郑斯文、李文这样的现代人也赶来和宋朝军民一起反抗女真侵略者,女真人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郑斯文正在天南海北地遐想,忽听张中喊了一声:“神瑛侍者,杂乱的马蹄声正向我们这边响来……”喜欢马超重生大宋朝请大家收藏:

第106章 汴河蔡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