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兴平元年,天下大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汉兴平元年,三月,中原和北方大旱。

    整个春天没有下雨,久旱之后容易出现蝗灾,许多官员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公孙续、曹操、袁绍、孙坚几大诸侯之间也都和平相处,大战之后需要休养生息,何况还是有可能出现天灾的时候。

    和历史同期相比,各州的情况都要好许多,曹操经过囤田之后,粮食也不紧缺,关键是长安没有乱,吕布没有来,陈宫也跟了公孙续,在这种情况下,张邈、张超兄弟二人,不可能背叛曹操,他们没有那个实力和胆量。

    三大诸侯的结盟,只要他们不主动挑起战端,公孙续自然不会出兵。

    比发展,他有绝对的信心,时间越长,其他诸侯与他的差距就会越大。

    一旦骑兵和水军全都发展起来,席卷天下何人能挡。

    看到袁绍麾下四庭二柱八梁,公孙续麾下人才济济,曹操终于发出了《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集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不愧是文学家,这篇求贤令写的起伏交幻,行文似游龙戏水,语言简明、洗练,有理有据,颇具说服力。

    齐桓公敢任用管仲,他曹操就敢唯才是举,只要你有才能,我不在乎品德。

    特殊时期的特殊用人方法,在人才匮乏的兖州,曹操能够提出,还是有先瞻性。

    然而在这个时代,唯才是举是很容易被误解。

    得知消息的公孙续也只是欣赏了一下曹操的文章。

    这对一些寒门子弟,是有一些吸引力的,大才一般不会选择,自古先贤,尤重品行。

    而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与品行低的人为伍。

    历史上曹操第一次发求贤令,是在统一北方之后,那时,曹操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大量人才,而且都是大才。

    可是他的地盘太大,需要更多的县令一级的,或者说太守府的一些小吏这样的官员。

    如果用举孝廉的标准再去衡量,那是很难找到的。

    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多德才兼备的人。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把才能放在第一位,这些人才起到了稳定北方的作用。

    公孙续有自己的计划,既要求贤才,也要培养人才。

    他的优势就是那些书。

    手抄本的书籍积累了不少,再加上从洛阳抢救回来的原版图书,第一座书院终于开了。

    书院设在青州北海,如今有六万大军驻扎,这里是绝对安全的。

    孔融、管宁、邴原、王烈、边让等,都是书院的先生。

    以他们的影响力,还能招不下学子吗?

    那些大世家子弟就不用说了,在乱世中,他们需要出更多的人才,以巩固家族的地位。

    商人之家,需要借乱世提高自己的地位,唯有读书。

    寒门子弟想要重振昔日的辉煌,除了读书还有什么路子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机会读书,这三个阶层是不会放弃

第116章 兴平元年,天下大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