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一手遮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王曾这一次明显是他理亏,这时候同僚之中同样也没有人给他帮腔,他只好照着遗命将杨淑妃晋升为皇太妃这事写进了诏书里。

    nbsp诏书写完,赵祯的皇帝之位以及刘娥的皇太后名分就此在法理上得以确立。有鉴于这是宋朝自开国以来第一次由少帝当位,所以接下来皇帝和大臣如何商政议政就成了一个摆在众人眼前的一大难题。王曾拿出了东汉时期的旧制,就是大臣们每五日集体朝见一次皇帝和皇太后,这二人同坐于龙椅之上,而在他们与大臣之间则用一道帘幕遮挡起来,意即垂帘听政。

    nbsp这个提议看似无可争议,但丁谓却有话说。他的意见是皇帝和太后不用这么频繁地与大臣们见面,大臣们只需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与皇帝和皇太后见一次面就行了。在这期间如果有特别重大的国事就由宰辅大臣与皇帝和皇太后一起商量着办,但如果是一般性的政务就直接由他们几个大臣处分,等到他们作出决定之后就把决议通过大太监雷允恭送到刘娥面前,然后刘娥只需盖个章就行了。

    nbsp这里又冒出来一个大太监——雷允恭。如果说之前的周怀政是内宫第一大太监,那么此时取代周怀政内宫地位的人正是这个雷允恭,而且这个雷某人也正是靠着亲手出面打击周怀政才最终对其取而代之,他在检举周怀政伪造天书以及涉嫌谋反之事上可谓是出力最甚。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雷允恭可是刘娥的亲信太监,如此可见刘娥在周怀政和寇准落马事件中同样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刘娥成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雷允恭的身价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继而成为了宫里最有权势的太监,他此时的官职是西京作坊使、普州刺史兼入内内侍省押班。

    nbsp请注意这位雷允恭同志,此人将会是丁谓的掘墓人,但这并不是说他和丁谓不对付,丁谓和他的关系简直不能再好。之所以说他是丁谓的掘墓人,原因就在于丁谓不久之后将会重复寇准的命运,他俩的最终倒台都是因为有一个太监“猪队友”的神助攻。寇准为周怀政所累,丁谓则是被雷允恭所累。

    nbsp对于丁谓提出的这个建议,王曾当场表示反对。他说:“皇上和皇太后分处两宫,朝廷的政事决断需由一个太监来传达,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宦官揽权,此乃祸端,你丁谓难道不知道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教训吗?”

    nbsp丁谓对此很是不以为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当然知道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的弊端和隐患,可他自信能够压得住雷允恭。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丁谓独揽大权,以后国家大事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雷允恭就是他的一个传声筒,刘娥则是受他操控的木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章 一手遮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