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关东兵威应声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为了扭转董卓被交州赤贼所败坏的名声,那天晚上贾诩除了提议先灭一路诸侯外,还建议李儒也效仿赤贼,组织大量的西凉、关东和并州士人,在雒阳城内日夜宣讲前汉七王之乱故事,说大破叛逆孔伷的华雄华将军,就相当于当年勇冠三军,攻破齐赵的鄃侯栾布。

    更厉害的绛侯周亚夫还没有出手,关东反贼就已经被吓破了胆,可见关东反贼联盟着实可笑。

    在李儒和他手下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京城百姓也越发认可董卓这个新权臣,直接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响应募兵。

    原本因为担心董卓名声不好,现在听惯了七王之乱、栾布、周亚夫的故事,都觉得董相国是个可以力挽狂澜的大忠臣。

    当兵就当董相国的兵,既能为国消灭叛贼,还能在战场上搏个功名。

    至于先前西凉兵在雒阳城内的暴行,那都是丁原、袁绍等人搞的破坏,伪装成西凉兵来诋毁董相国的,不信的话你就去问那日负责保护百姓和贼兵厮杀的相府司马吕布,看看他怎么说。

    吕布还能怎么说?难道说自己先和劫掠的西凉军干了一场,然后嫌丁原对我的赏赐不够,于是便赚了他的人头改投董相国这种实话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只能顺着李儒的意思把责任都推到丁原和袁绍头上。

    丁原已经是个死人,死人不会辩解;袁绍是反贼首领,为袁绍辩护的都是反贼同党。

    于是乎,华府在雒阳城内轻轻扇动了一下蝴蝶翅膀,没能改变宦官、何进等人的结局,却保住了河南尹二百多万百姓的性命,历史上这些人半数都死在了西迁长安的路上。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贾诩、李儒学会了深入基层的舆论宣传,渲染出一幅忠臣辅弼,克定关东七王之乱的形势,然后董卓凭此在河南之地暂时站稳了脚跟,有了远超之前的战争潜力。

    至于说董卓坐大,难以钳制这一后果,华府丝毫不担心。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外部强大的压力之下,西凉兵还会克制一二,如今外部压力骤然减小,西凉匪军的暴虐本性就会得到释放,届时,雒阳百姓现在怎么支持董卓,到时候都会十倍百倍地变成憎恨还回去。

    无论贾诩、李儒再怎么口灿莲花,也改变不了眼前活生生的事实。

    可似乎是老天担心西凉兵放松堕落,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孔伷兵败身死带来的轻松劲儿,新的压力又来了。

    孙坚动兵了,西出梁城,直奔雒阳八关最南边的广成关杀来。

    那日孙坚在派出斥候仔细探查孔伷那边的情况后,发现突袭的孔伷的只不过是一支奇兵,打完即走,显然是为了震慑关东诸侯,使关东诸侯放弃继续紧逼从而来争取董卓自己的准备时间。

    所以,董卓其实也是准备不足的。

    孙坚必须抓住这个战机,尽管他也一样,准备不充分。

    这个比烂局,孙坚愿意赌,赌输了还有其他诸侯几十万大军继续作战;倘若万一,万一赌赢了呢?

    那就是,上可报君恩,下可遂壮志,从此以后,天下地上再也没有任何人能拴住他孙坚这头猛虎!喜欢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请大家收藏:

第21章 关东兵威应声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