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朱雄英最强三代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一条鞭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这句话,那是又气又喜。

    之所以生气,那是因为这税收问题都迫在眉睫了。

    你竟然还趁机要挟咱?

    还惦记着咱欠你的一千万两银子?

    不愧是咱的好圣孙,够胆子。

    之所以喜,这就很简单了,老朱最担心的事情,可不就是大明的税收出问题吗?

    朱雄英有办法解决,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这样也省得老朱自己头疼了。

    “哼!臭小子,还敢算计你爷爷。”

    朱元璋冷笑道:“咱答应你,今年的税收上来之后,先还你一千万两银子。”

    “不过,若是你这办法不管用,那咱这话可就不作数,这是你说过的,等价交换。”

    老朱从朱雄英那里学来了几个词汇,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了上去。

    得到了朱元璋的保证之后,朱雄英这才悠悠地说道:“爷爷,咱的这个法子,叫做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疑惑,他可从来没有听过这方法,即便是在前朝元朝还在的时候,他也压根就没听过。

    没听过就对了。

    这一条鞭法,是一百多年后的张居正想出来的,你老朱当然没有听过了!

    “没错,就叫一条鞭法。”

    朱雄英昂起头看向了龙椅上的朱元璋,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历朝历代,对于税收都十分重视,但是他们的税收方法,却有很大的问题!”

    朱雄英的话,倒是引起了老朱的兴趣。

    如果说历朝历代的税收,都有问题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寻求改变呢?

    要知道,前朝灭亡,可不单纯是税收的问题。

    “你倒是说说,历朝历代的税收制度有何问题?”

    朱元璋也不含糊,直言道:“若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你的一千万两可就没了,咱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被忽悠了几次之后,老朱也学聪明了,不能总是你来威胁咱,咱也得还以颜色。

    朱雄英似乎是势在必得,一脸淡定地说道:“自古以来,百姓种地交上来的税收,都是实物。”

    “种一亩地,便收两成的赋税,种小麦便交小麦,种稻谷便交稻谷。”

    “全天下的农户都是这么交税的话,就会极大地浪费大明的人力物力,简而言之,就是浪费资源!”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点他不是没有想过。

    大明建国这十几年来,每到秋收交税之际,从金陵城到边远小村的官吏,全都忙碌了起来,每家每户上门收税。

    这其中还要包括许多步骤,比如核查每户人家到底有多少亩地,这些地都种了一些什么作物。

    今年收了多少粮食,再计算其中的两成。

    等到这一切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再让地方官吏拿着斗来一斗一斗量粮食。

    全部都收上来之后,在运送到金陵城之中。

    单单就云南一带,每年运送粮食都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秋收的粮食,要等到来年春天才能收上来,这大大降低了税率。

    老朱早就想过要改革这样的税制了,可是他却想不到任何更好的办法,只能照着老祖宗的法子,继续这么收下去。

    “你有何方法,赶紧说出来。”

    老朱意识到自己被吊胃口了,当即笑骂道:“咱不会赖了那一千万两银子,若是你的方法好,咱一定会采纳的!”

    “回爷爷,其实操作很简单。”

    朱雄英悠悠地说道:“把这粮食全部换成了大明的宝钞,让地方官员,把宝钞送上来,不就成了?”

    税收,又不一定要收粮食。

    只要大明有能力稳住市场,稳住宝钞的价格,那收宝钞上来,跟收粮食上来,没什么区别!

    现在大明的粮价也不算高,差不多两贯宝钞就有一石粮食了。

    一石粮食一百二十斤,而一张宝钞的重量,对比一石粮食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喜欢大明:朱雄英最强三代目请大家收藏:

第204章 一条鞭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