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砥砺前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林云注意到,坐在第三排靠过道位置的一位年轻女学者,她听得格外认真,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圈画着重点。
演讲结束后,她还特意走到王明身边,提出了几个专业性极强的问题,两人交流了许久。这些或许默默无闻的年轻学者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共同构成了国家科技进步的璀璨星河,他们是支撑起国家科技脊梁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所在。
林云推开报社的大门,一股油墨和纸张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他熟悉的味道,也是他热爱的新闻的味道。
此时,报社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资深记者们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这次科技大会的报道方向。
“这次大会的规格太高了,上面非常重视,我们一定要写出高度,写出深度!”
资深记者李明敲着桌子,语气严肃。
“没错,数据分析是重点,要把那些核心技术突破的数据,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国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另一位资深记者张华补充道,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数据报告,眉头紧锁。
“政策解读也很重要,要分析这次大会释放出的信号,以及国家在未来科技发展方面的战略布局。”
资深记者王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锐利。
林云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放下背包,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讨论。
他看到李明正襟危坐,手指在桌面上笃笃地敲着,仿佛在敲击着一篇篇充满力量的文字;张华则埋头于数据报告中,时不时用笔在纸上划着,似乎在寻找着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秘密;王芳则不停地翻阅着资料,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们每个人都神情专注,仿佛在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林云默默地倒了一杯水,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
他知道,这些资深记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擅长把握宏大主题,擅长数据分析和政策解读,他们的报道往往能够站在国家的高度,展现出恢弘的气势。
但是,林云总觉得,这样的报道缺少了一些温度,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他更想写那些年轻学者的故事,写他们的奋斗,写他们的梦想,写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他觉得,这才是这次科技大会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小林,你也回来了,这次大会有什么想法吗?”
李明注意到了林云,朝他招了招手。
林云放下水杯,笑了笑,
“我有一些想法,不过还在整理中。”
“嗯,这次报道很重要,你也要多用点心。”
李明点点头,继续和张华、王芳讨论起来。
林云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他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在大会上拍摄的照片和录音,心中充满了斗志。
“现在的人啊,就是眼高手低,以为参加个大会,拍几张照片,就能写出好报道了?”
资深记者赵刚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林云的耳朵里。
赵刚正和几个资深记者围坐在角落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是啊,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也不懂那些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台面。”
另一位资深记者刘强附和道,他撇了撇嘴,眼神中带着轻蔑。
“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写些小人物的故事,煽情一下,博取眼球,根本没有深度。”
赵刚继续说道,他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口气,
“我们写报道,是要展现国家成就,是要为国家发展鼓与呼,不是写那些风花雪月的小情小调。”
林云听到这些话,心里有些不舒服。
他承认,自己在经验和资历上,确实不如这些资深记者,但是,他并不认为年轻记者就只能写些小人物的故事。
他觉得,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闪光点,年轻学者们为科学奋斗的故事,同样值得被记录,被传颂。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理会赵刚他们的嘲讽,继续整理着自己的素材。
他知道,最好的反击,不是口舌之争,而是用实力说话。
他要用一篇优秀的报道,证明年轻记者同样可以写出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
林云的目光停留在王明的一张照片上。
照片里,王明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无数双眼睛,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和坚定。
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科学的热爱,是对未来的憧憬。
林云记得,王明在发言中提到,他和他的团队为了攻克一项关键技术,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实验室,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第154章 砥砺前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