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新老交替,时代更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诸国纷争的风云之下,岁月悄然流转,老一辈的贤臣名将们,犹如西沉的落日,虽余晖仍在,却终要将舞台让予朝气蓬勃的后来者。

    魏国朝堂,曾威风凛凛、于合纵连横间纵横捭阖的魏王,如今已鬓发斑白、身形佝偻。

    他环视着阶下群臣,声音略带沙哑却依旧沉稳:“朕在位多年,见证过战火纷飞,也促成了联盟盛举,可岁月不饶人,魏国未来需新血注入。”

    说罢,目光落向年轻的公子启,那是被悉心培养多年、聪慧果敢且心怀壮志的皇室子弟,“即日起,朕禅位于公子启,望你秉持魏国初心,再创辉煌。”公子启跪地,热泪盈眶又满脸坚毅,接过象征王权的玺印。

    老将李桓,身经百战,身上伤疤如同岁月勋章,可如今关节时常酸痛,握剑之手也不复往昔有力。

    他深知是时候退下,便向新君举荐麾下爱将苏岳。

    苏岳年方三十,却已在军中崭露头角,研习古今兵法,善于在实战中创新战术,还精通器械制造,经他改良的攻城弩,射程更远、威力更猛。

    新君欣然应允,苏岳接过大将军印,于校场点兵,士卒们见新帅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皆高呼效忠,誓言守护魏国山河。

    文臣这边,老臣司马徽,辅佐过两朝君主,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如今告老还乡之际,力荐年轻谋士诸葛瞻。

    诸葛瞻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对各国国情了如指掌,且能言善辩、奇思妙想不断,在外交场合初次亮相,便以一番对贸易互利、文化交融的精彩论述,引得他国使者频频点头,为魏国赢得诸多赞誉。

    赵国宫廷,赵王亦深感廉颇等老将虽战功赫赫,可暮年精力不济,难以应对新局。恰逢边境匈奴又有小规模骚扰,年轻的赵括请缨出战。

    赵浚之父是名将之后,他自小浸淫兵书,常与军中将士探讨战术,见解独到,虽未经历大战,却满怀斗志与信心。

    赵王权衡再三,委以重任,拨给精锐骑兵、步兵数万。赵浚奔赴北疆,一改往日陈旧布

第114章 新老交替,时代更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