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塞音老仙闹大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章 教库券、师范大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最先办照贴的以商人居多。

    白给照贴可意味着不少钱,如今每天都有人偷渡到自治区境内的,这些人的成分各异:

    有以前传经堂发展的四川、广西等地的教民,得知神教一时半会儿去不了他们那儿,特别是有家人做了教兵的,给家里捎去信,那边拖家带口过来投奔的。

    有塞音老仙的记名弟子,怕被朝廷找后账,跑过来躲灾祸的。

    有跟蓝玉案有牵连的漏网之鱼,还有向慕这边的富庶与政策的。

    少的时候一天几十个,多了成百上千也有。

    这些人都算是黑户,教库券相当于给了一万个名额的移民指标。像大商人李月峰之类,出手就买十万两的,结果托了关系才买到七万两。

    几天内就被一抢而空。

    这笔钱是塞音教以自身产业为担保,向社会借来的。

    筹到的一百万两借给自治区内阁,作为官府的启动资金,将来是要从财政收入中归还的。

    但有了这笔钱,自治区各方面的事业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

    八月十五,教务部发出通告:

    今年建成全区第一所大学:临洮师范大学。

    包括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医学,艺术,音乐、法律、经济等学科。

    考试考语文、数学、综合三科,其中综合主要是历史、地理的内容。

    凡自治区居民,三十岁以下,不分男女均可应试。

    大学生不但住宿免费,课本免费,还可领到五钱银子的月钱。个别成绩优异者,还可能获得奖学金!

    虽说只录取三百人,但还是引起了轰动。

    大明那么大,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才取三百人。虽说前程不一样,但大学生读书就能拿钱,而且听说将来去中小学当老师,或是去工厂做事,挣得可都不少。

    引发社会最大争议的,还是男女同校。

    你塞音道场自己这么玩,别人眼不见为净,可这是在县城里的学校啊。

    很多人都希望别人把女孩儿送来,却不希望自家女孩去读大学的,倒没怎么想能不能考上。

    同时,教育部决定在每县都要建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学制是三加三,即六年义务教育。

    免学费,但是书本、伙食自负。

    教育部争取到的经费有限,能给教师发工资,勉强集中力量把师大建起来就不错了,再要建二十多所中小学,资金远远不够。

    好在之前有不少数学班,教育部长以这些师资力量为骨干,优先发展陇西、秦州两地学校。

    临洮有道场,有刘家堡小学,还有新建的师范大学,教育资源已经太多了,再集中就有人说闲话了。

    这个师范大学的学科水平,其实只有后世初中程度,但在这个时代,那可就是不得了的存在。

    考试定在今年十二月,明年二月份入学。

    消息很快通过塞音时报传到大明,很多读书人心动了。

    特别是“打工皇帝”杨寓的励志故事也被越传越邪,甚至有说杨寓一年赚了十万两,比大明藩王还厉害!

    与其博科举那个渺茫出路,不如去自治区卷一卷,不就是考试嘛,咱们怕过谁来?喜欢塞音老仙闹大明请大家收藏:

第89章 教库券、师范大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