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水行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琉璃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纸砚,古玩书画的买卖,那么就能造假。

    自古以来,古玩书画造假,数不胜数。这也不能光赖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要是没有一帮附庸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有那么多造假的书画?

    造假的初衷,都是求而不得。

    你喜欢一本古籍,或是一幅字画,但真迹太贵,买不起,又想要,怎么办?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买它的仿品了。

    这些商人一见,仿品居然都卖这么好,那么干吧,所以这仿品就变得越来越多了起来。

    其实,在这行里,造假不应该叫造假,太不文雅,应该叫仿。这就像偷,不叫偷,而叫佛,佛和拂谐音,佛一个,也就是顺一个,偷一个的意思。

    还有,盗墓不叫盗墓,而叫摸金、倒斗。摸金好理解,倒斗是什么意思?因为很多墓的封土看起来都像是一个倒着的斗,所以盗墓又称倒斗。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切口。

    但是《连山》谁也没见过,叫仿就不太合适了。

    这一家家的店,王体乾已经能通过他们卖什么,大致分析出,到底适合不适合造假《连山》了。

    如果这店家卖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它一定擅长仿书画。

    不过,眼前这家店的仿本也太假了。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早在明初就被收入到了宫中,后流入民间,到了如今,现应存于画家董其昌之手。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些有名字画的传承,通过题跋印章,都是可考的,所以目前流传到谁的手里,被知道了也并不稀奇。况且,这董其昌还是当世有名的画家。

    这家仿字画的店,一看就是蒙那些既外行又不懂装懂、附庸风雅的半吊子的,不适合造假《连山》。

    人知其不真曰仿,不知其不真而曰赝。

    严格来讲,这家店是卖赝品的。

    再看这家店卖的元代赵孟頫的《谢幼舆丘壑图》,上边却有着宋徽宗的花押款,天下一人,这明显是把后代人的画放在了前代人的身上。

    这幅画应该有赵孟頫“赵氏子昂”的印章才对。

    再看这幅《谢幼舆丘壑图》的赝品,不用纸本,而用绢本。元代以后的书画,纸为主,用绢,不合时宜了。

    再有那皴擦……

    看到这里,王体乾不由得摇了摇头。

    再怎么说,王体乾也是在宫中待过,这有名的书画陪着皇上不知道看了多少幅,是不是赝品,他一眼就能瞧得出来。

    “这位先生,我看您拿着包袱在这琉璃厂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了,是不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只要是跟书画有关,小店都能成全。”这卖书画的店家看王体乾冲着《谢幼舆丘壑图》不住地摇头,笑着说道。

    王体乾看了看这店家,大概四十岁上下,江西口音,一身书生打扮,羽扇纶巾,容貌甚伟,不觉心中有几分高看。

    不过,王体乾还是躬身施礼,说道:“这位先生,我的事恐怕您成全不了。”

    “哦?为何?”店家抚须笑问。

    王体乾用手一指这赵孟頫的《谢幼舆丘壑图》,说道:“因为它。”喜欢山水行记请大家收藏:

第172章 琉璃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