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悟性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师父我越来越觉得您修行之快,难以想象了。”
nbsp“没啥快不快的,我教你啊,学吗?”
nbsp“学,嘻嘻嘻,师父我学。”
nbsp“你就玩儿着持续修,有事儿没事儿悟一悟,就这么干就是了,别被眼花缭乱的东西迷了眼。在自己不懂时啊,多来问,少问一些同样不懂的人,你越问越迷糊,哈哈哈。”
nbsp“这?师父。我与一些也修行的人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吗?”
nbsp“你猜猜呀,嘿嘿嘿,实话告诉你吧,你与谁有交集,都会产生能量纠缠,两个糊涂蛋在一起,一起瞎想糊涂啊?哦吼吼。那你不更糊涂了嘛?”
nbsp“嘿嘿嘿,也是诶。”
nbsp“嗯捏,寻山访庙无非是寻找明师,得是明白的师父。不明白的找一万个也无用,更别提不明白还瞎想的人呢?你真想交流交流,我告诉你点窍门。
nbsp你与身边之人交流时,别顺着人家的话想,你反观自己内心,哈哈哈。你就看看你自己在想什么,然后如何产生的何种想法,甚至是情绪。
nbsp你反观内照自己,心别随外在那些境遇相乱跑。这个才是最牛逼滴修行方式,呀哈哈哈哈哈。”
nbsp“我好像懂了师父,我与人交流时,内观自己,就会看到自己的思维规律,从而发现自己在想什么,起什么情绪,也能知道自己想了什么,才得到了何种结果。我若什么都没想,就什么都没有,甚至是连人家说的,到底是好是坏这点都没有。而正因我能照见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如果能不受起心动念影响,那么我就出来了,从相中,妄心妄念中出来了。”
nbsp“嘿嘿嘿,聪明的小家伙。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念一法一菩提,念念能觉,不迷者,方证菩提。
nbsp菩提大道啊,不在外面,在心间。外面那些,一切相,一切法,乃至于术。都是道的衍生。
nbsp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若为学习,自然产生二元对立,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阴阳对立。
nbsp若为成道啊,就得打碎圆融,不执一法一术,灵活运用。
nbsp你见我说是我说哈,你可别啥也不学习了,学啊,时常得悟一悟,你光学一堆大道理是没用滴。
nbsp你得把道理参悟参悟,吃一吃,吃透精华部分。”
nbsp“师父我想起个事儿。”
nbsp“啥事儿啊?”
nbsp“我记得我在哪好像听说过,好的师父教徒弟时,往往站在徒弟的对立面,这是为何啊?”
nbsp“因为要助徒弟破相呀,比如哈,你执着什么对错好坏。我就跑到你对面给你对面的视角看看。你若不明时,自然业力相随,烦恼心起。
nbsp倘若你明之时,出了自己的认识,也自然到了彼岸。
nbsp这个到达彼岸呀,不是你到了对立面,而是你心能在阴阳两面的中间。或者法有万面,你见世间的每一面时,都不被某一面而固化于内。
nbsp不住在自己的认识中,也不固化在对立的认识中。是出这般对立认识,旁观己心。自可照见自心中所谓的好坏答案从何而来。故而师父有时,会说出相反之话。
nbsp为师很少这般,偶尔吧。也不太爱用此法了,这法背业背的,呃,不是。
nbsp是,一旦哪个小糊涂不懂,忘记尊师重道这点。
nbsp对立的对抗视角就会纠缠。最容易情绪朝着师父发动。
nbsp咳咳咳,没有办法滴这个。”
nbsp“明白了师父。”
nbsp“嗯,给你说段达摩祖师悟性论,你参悟参悟,没准就懂了。”
nbsp“好的师父。”
nbsp“达摩祖师悟性论;
nbsp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nbsp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nbsp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
nbsp故名为佛。
nbsp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nbsp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nbsp不可以眼见。为可以智知。
nbsp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nbsp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nbsp三界者。贪嗔痴是。
nbsp反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nbsp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
nbsp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
nbsp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nbsp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
nbsp三毒者。贪嗔痴也。
nbsp言大乘最上乘者。皆菩萨所行之处也。
nbsp无所不乘。亦无所乘。
nbsp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nbsp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nbsp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知。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nbsp经云。五蕴窟宅。是名禅院。
nbsp内照开解。即大乘门。
nbsp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nbsp若了此言
第563章 悟性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