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1章 大崋战舰,军费开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他之所以选第三团,主要是为了将施琅带过来。

    郑芝龙降崋后,其麾下的外姓将领,如施琅伯父施天福等,乃至其堂亲郑彩等人呢,都被刘升调往其他水师部队,进行分化、拉拢。

    说起来,施琅原本并不在郑氏交给大崋朝廷整编的军队中,应是在郑氏藏于海外的私军中。

    当初是刘升点名把施琅要过来,安排到海龙卫中的。

    最初施琅只是个营副。

    后来累计功劳,升任营长、团副。

    此番带施琅过来,也是希望借房山别墅和“神通”,让施氏彻底归心大崋,忠于他刘升。

    ···

    视察完盐场镇后。

    刘升没有去草原。

    那边路途太远,又正处于雨季、冬季,且只有一个营,移民不足万人,于大局而言并不重要。

    当然,刘升不去视察,并不代表对草原那边的营地放任不管。

    这个营地是归龙首县管辖的。

    杨名赫会定期派人去视察,有时甚至会亲自去。

    若草原这的个营地真出了大问题,便是杨名赫失责。

    刘升回到崋初县后,开始移民。

    自乾元二年四月上旬那次移民后,北美这边移民已高达五十万!

    这次再移民近十万,那便是六十万人口了。

    大崋那边,某些偏远的州府,人口也未必有这么多。

    不过刘升并没急着在北美设府。

    算上这次新增的营地,崋初县目前下辖九个镇子、二十个营地。

    龙首县则下辖两个镇子,13个营地。

    就行政组织结构来讲,还没有设府的必要。

    等过两年,人口进一步增加,垦荒区域变得更大,再增县设府也不迟···

    待刘升完成这次移民,已是十二月中旬了。

    天气变得十分寒冷

    ,却没有下雪。

    divcss=adv

    然而淮河却封冻住。

    刘升呈火车抵达明港后,只能改乘车马。

    数日后。

    御驾抵达南京对面的江浦。

    发现长江也结了冰。

    还好冰不厚,并不阻碍舟船航行。

    当刘升渡过长江回到南京,发现城中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却是离过年不剩几日了。

    作为大崋皇帝,刘升没能歇下来。

    趁着年前的最后几日,他不断召集各部门主贰官员开会,让这些部门做年终总结,并向他汇报。

    所有部门中,刘升最终是的自然是军务院,再次是政务院的财政部。

    腊月二十五。

    刘升至武英殿。

    听取李邦华、马世敏、朱大典等人在军务方面的年终汇报。

    “目前,我大崋有常备军八个师,每师额定人,故共计有常备军32万3664人。”

    “此外还有东海、南海、长江、黄河四大水师,序列同常备军,计有十个旅,13万3237人。”

    说到这里,李邦华停顿了下,看了眼刘升。

    随即换了本文册,接着道:“目前,我大崋常备军士卒月饷最低为四元。”

    “最高为师长月饷,300元,另有军衔加俸至少100元。”

    “故今年常备军总计发放军饷1813万5872元!”

    “我大崋水师普通士卒,月饷最低五元;最高为师长月饷,360元,另有加俸至少100元。”

    “预计明年需发放军饷856万4220元!”

    “至于今年,因黄河、东海、南海三大水师皆组建不足一年,故实际发放军饷620万1225元。”

    李邦华在念军饷总报告时,心中感慨不已。

    说起来,大明一年总军饷也在千万两这个级别。

    以天启、崇祯年间的辽东、辽西边军为例。

    普通正卒按制一年需要二三十两饷银明军闲时、行军、战时饷银都不同,故按年约算。

    万历年间,北方九边重镇有近90万兵马。

    到了崇祯时期,北方边军大大减少,纸面上也有60万边军。

    就算其他边镇军饷没有辽地的几个边镇高,只按最低的普通士卒一年二十两算,崇祯时期九边军饷一年开支也高达1200万两!

    如果算上战后抚恤、赏银,再算上西南等地的边军,以及各地方募营兵军饷。

    大明一年的正常军饷开支肯定在2000万两以上!

    并且,这只是总军饷,不是总军费。

    如果算上为士卒准备兵器、盔甲、枪炮等,还有伙食等开支。

    大明每年应开支的总军费很可能高达三千万两!

    可据李邦华了解,崇祯时期,大明每年的总军费估计就一千多万两,都未必达到两千万两。

    并且这一千多万两银子中,很可能有近半被户部、兵部等官员截留,被中高级将领侵吞。

    真正给到、用到士卒身上的,估计也就几百万两。

    所以,在大明朝,从边军到地方募营兵,士卒被欠饷是常态。

    明军兵甲不修,枪炮火药等武备劣质、不足,也是常态。

第501章 大崋战舰,军费开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