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0章 大崋铸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面有“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样。

    刘升知道,这个日期只是母钱制造的日期,并非子钱。

    看了看金币后,刘升很快放下。

    相较于金币,他更加重视银币、铜币的铸造。

    因为金币只用来赏赐,并非流通市场的钱币,即便有点瑕疵,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而银币、铜币确实他用来构建大崋钱币体系的重要道具,一分一毫的错漏都不能有。

    秘造局显然用心了,三种银币也都铸造的颇为精致。

    至于铜币,虽然字样、花纹简单了些,却只给人以朴素感,而非粗制滥造。

    且不论是银币、铜币,边缘都有防磨损的齿纹,内里的花纹也具备一定防伪功能。

    不过刘升见惯了后世造物,秘造局制造的样钱固然精美,却也没让他太过惊喜。

    念着官吏、工匠们的辛苦,看完之后,刘升还是点了点头,道:“还不错。”

    随即又让该工坊现场开动铸币机器,演示一遍铸币流程。

    刘升这是要真是了解一套铸币机器的产能。

    因为据他了解,前明的铸币权之所以被地方、民间侵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铸币机构产能不足。

    最开始是将铸币权由中枢分给地方,如在各布政使司设立铸币局,或是在铜矿所在地设立铸币局,等等。

    铸币局远离中枢,缺乏监督之下,必然滋生贪腐。

    一方面贪墨国家财产,另一方面则降低铸币质量。

    到了明朝中后期,吏治败坏,对地方管控能力进一步削弱,民间便有胆大妄为的豪强,私铸钱币,以谋取利益。

    私币质量往往比朝廷铸币更差,因此获利更高。

    再加上朝廷在地方的铸币质量越来越差,到最后钱币便真伪难辨。

    由此,市场上的私币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差,形成恶循环。

    所以,前明到了崇祯朝,铜钱货币之用几乎崩塌,进一步加重了平民百姓的灾难。

    比如说,一两银子值一贯铜钱。

    前明的正常兑换比例,一贯便是650枚铜钱。

    但劣质私币往往需要一千多枚才算一贯,有的甚至需要一千五百枚以上。

    平民百姓无权无势,拿银子换铜钱,可能只换到六七百枚劣质铜钱。

    反过来,当需要用铜钱换银子交税时,则可能需要拿出一千多枚铜钱,才换到一两银子。

    这一进一出,几乎让平民的钱财折半!

    偏偏前明在张居正改革后,一条鞭法实行,很多地方都规定只用银子交税。

    由此可知,小民受铜钱败坏之害有多重。

    而在前明最后几年,很多地方只认金银,不认铜钱。

    大崋建国之后,同样深受铜钱败坏之害,故只能沿用明末习俗,能以银子结算的,便以银子结算,对铜钱认同度不高。

    不过,随着天下太平,经济繁荣,民间小额交易变得频繁,只靠银子建立得货币制度显然就成了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阻碍。

    这时,大崋出台新的合法铜钱取代旧币,就很有必要了。

    况且,历来新朝建立,铸造新钱都成了规矩。

    刘升干脆便让秘造局先研制出一套更精密、产能高的铸币机器。

    并顺带把金币、银币也都搞出来。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

第490章 大崋铸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