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2章 入主京师(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22章

    入主京师(七)

    京师西山有不少煤矿,少数是露天开采,但多数都是矿洞,进去采矿不仅又脏又累,更要冒着不小的危险。

    但在明代,京师百姓便基本都用煤了,只不过没有像后世那样经过洗煤等加工程序,也没有蜂窝煤。

    当然,大户家还是用柴、用炭居多。

    因为京师附近的山林除了皇家禁苑,其他的早就被砍伐得光秃秃的,很难打打到柴。故京师的柴、炭大多都是从较远的地方运来,价格较贵,并非寻常百姓家能用得起的。

    虽然京师遭遇两次兵灾,人口锐减,但在这严冬中,仍是用煤最实惠。

    所以,刘升了解京师百姓生活状况后,便下令用建奴俘虏做苦役挖煤,同时在西山附近建立官属煤厂,仿照确山县附近的煤厂一般,生产蜂窝煤、煤炉,供给京师百姓做饭、取暖用。

    至于蜂窝煤、煤炉的技术,非常简单,军中就有不少加入崋部较早的将官懂得,倒是无需刘升再从南边调相关技术人员。

    煤场的普通工人,则是从京师招募良家百姓——也即是那种三代可考、有家人、有房子的青壮男子。

    因为煤场隶属于顺天府,这些人在里面做工,也相当于端上大崋官府的铁饭碗了。

    有些百姓在兵灾中变得一清二白,买不起蜂窝煤、煤炉,或者说舍不得买,崋军便允许他们赊账。

    如清扫道路积雪、垃圾,修整房屋、城墙、道路,搜集可用物资,等等。

    周遇吉没张福臻那么有文化,闻言只点了点头,叹口气,道:“谁说不是呢。”

    于是,在建奴矿工和煤场工人的贡献下,没几日,京师百姓就用上了新鲜出厂的蜂窝煤及煤炉。

    两人在外城正阳门外,瞧见有些人在修整房屋,还有些在修整路面,虽然相较于偌大的北京城来讲,人并不多,却给两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稍稍驻足看了会儿,张福臻不禁感叹道:“你我离开京师不过几个月,如今回来再看,却有仿若隔世之感,真是令人嗟叹啊。”

    于是京师人口开始以不慢的速度增加,而新增加的人口,又让京师有了更多劳动力,各种生产、建设工作也在迅速恢复。

    同时,不论是俘虏营的俘虏、难民营的灾民,又或者是普通百姓,都被崋军组织起来,重建京师。

    因为原来就遭遇天灾、瘟疫,又屡遭兵灾,不少百姓确实是活不下去了。有能力逃难的,早已向南方逃去,没能力的只能躲在家乡等死。

    如今听闻崋军在京师赈济灾民,还愿意帮助百姓迁徙过去,不少活不下去的百姓,便拖家带口地往京师赶来。

    张福臻又道,“不过崋军能这么快就让京师恢复生气,却是有点出乎我意料。很有可能,那位身边带着懂得民生的能人。”

    原大明保定总督张福臻、京营总兵周遇吉,便在此时来到了京师。

    同时,骁骑卫奉命向四方传递大崋接掌京师的消息,并招揽顺天府、永平府等地灾民来京师之事,也有了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那少数因

第422章 入主京师(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