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大明知县与崋部知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姚运熙一时沉默,勉强理解。

    随后,陈恒又跟姚运熙聊了一些其他南阳民生问题,便准备离开。

    临走前,陈恒道:“我看出姚知县是个爱惜百姓的好官,何不投效我崋部?”

    姚运熙脸色一冷,反问:“爱惜百姓便要投效崋部?”

    陈恒不以为意,平静地道:“我们大帅说,大明就好像一座腐朽的老房子,四处漏风进雨不说,连房梁都被蛀空了,难以修理,倒不如推翻了再建一座更好、更大的新房。”

    说完,陈恒便离开了伤兵营。

    他如今身兼两职,虽然上面还有个刘焕这个南阳知府撑着,但他平日里也忙得很。

    今日来看姚运熙主要是为了了解南阳百姓户口等情况,劝姚运熙投效只是顺带。

    离开伤兵营后,陈恒又带着警卫兵来到“南阳妇女大营”。

    经过陈恒的思想工作后,被罗汝才部掳来又遗弃的八千多妇女中,有六千多人愿意迁徙。

    另外,城中也有些被流寇欺辱过却幸存的妇人,得知消息后,也想要迁徙。

    这些妇人加上她们的孩子,有一万两千多人!

    在刘升的示意下,这些将要迁徙的妇女都住在“南阳妇女营”中。旁边还有个少年营,住着十岁以上的男孩。

    至于那些不想迁徙的失身妇女,都已经回到城里住了。

    明早这些妇孺便将踏上前往天目山的路途,陈恒有些不放心,便再来巡营看看。

    “知县老爷来了!”

    营地门口几个在晾衣服的妇人看到陈恒,立即惊呼出声,随即纷纷打招呼。

    “见过知县老爷!”

    陈恒有些无奈,道:“不是说过嘛,俺们崋部都不习惯称呼老爷,而且俺只是临时兼任知县,你们叫我陈军政就好。”

    有胆大的年轻女子一笑,立即改口道:“见过陈军政。”

    陈恒没有跟妇人们闲聊,直接去找这个营地的负责人葛三娘。

    崋部是六月二十二下午接掌南阳城的,今日是七月初二。

    这些妇人摆脱折磨已经十天,虽然绝大多数人还是很瘦,但身体却都恢复过来了。

    崋部不养闲人,所以这些妇女都在帐篷里织布,或是缝补,又或是浆洗衣物,等等。

    葛三娘因为心思活泛,为人做事有准则,还善织布、做饭等多种技能,又立了功,因此成了这个五百人小营的营长。

    陈恒找到葛三娘时,葛三娘正带着肖欢一起织布。

    虽然只过去十日,但肖欢却似乎想开了,不再寻死,积极地生活,只是变得沉默寡言了。

    如今她是这个小营的大队长之一,同时兼任小营文员,负责抄录文书、记账等工作。

    不过营中这种工作极少,所以空闲时肖欢又跟着葛三娘学习织布——她家里虽然有织坊,但她并不会织布,只会刺绣。

    说起来,两人能在众多妇女中出头,也不完全靠自身本事。

    多日前,得知可以迁徙别处开始新生活后,肖欢便振作起来。

    她跟葛三娘回家中找到了剩下的一处隐蔽粮窖,将里面屯着的百多石粮食都献给了崋部,这才被陈恒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见过陈知县。”

    葛三娘、肖欢倒是改了称呼,但见到陈恒依旧紧张、局促,赶紧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陈恒笑着示意两人起来(直身),“明早便要上路了,你们这营没什么问题吧?”

    葛三娘知道陈恒指的是思想问题,笑道:“陈知县放心,我们这一营的姐妹都打定了主意迁徙,没人反悔。”

    略微一顿,又道:“就是有点担心去到新地方,能否把日子过好。”

    陈恒笑道:“这个我不是说过嘛,你们要去的地方,土地肥沃,只要能吃苦,肯定不会饿肚子。若是有一技之长,一两年就能过上好日子。

    当然,若是去到那里直接找个好男人嫁了,立马就能过上好日子。”

    葛三娘、肖欢听了都僵硬微笑,略感无语。

    陈恒几次来对妇女们做思想工作,已经明里暗里鼓励她们尽快嫁人好几次了,一个知县、将军,倒像是个媒婆,也是稀奇。

    跟葛三娘聊了几句,陈恒便前往其他小营。

    等他将所有小营跑了一个遍,确定没什么大问题,这才来到亲卫军营地,向刘升汇报工作···

    帅帐中。

    刘升正在跟刘焕(刘振世)讨论以工代赈之事。

    “新野那边的水利系统基本修整完善了,所以,我已下令将那三万明军俘虏调到南阳城来服劳役。”

    刘焕受命任南阳知府后,面对南阳城的情况,最头痛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粮食,二是人口。

    听了刘升的话,他不禁大喜,“那可太好了!不过,这些人服劳役的期限已不足三个月,大帅可否再延长几月?”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

第229章 大明知县与崋部知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