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8章 辽泽[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明代,辽东镇有长达数千里的长城。

    辽河河套地区的长城呈现一个V字形状。

    称之为辽河河套长城。

    黑线是长城,红色星星是镇靖堡,蓝色圆圈是辽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形状,是因为当时的辽河河套地区遍地都是沼泽。

    这一片沼泽又称辽泽,泥泞不堪,人马不通。

    受限于地形因素,大明只能沿着辽河东西两岸筑边墙进行防御。

    而在此之前,辽泽的范围还要大。

    若想从关内出兵辽东,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海路,从登州渡海来到辽南登陆作战。

    另一条是辽泽南面的陆路,可是这里有一座易守难攻的辽东城。

    隋炀帝时期三征高句丽(不是高丽),耗尽国力也只是攻破了辽河西面的城池,未能踏过辽河一步。

    不但损失数十万兵马,还给高句丽送去了大量他们急需的盔甲兵器。

    给后来者造成了大麻烦。

    隋亡之后,大唐扛起了征讨的大旗。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分两路东征高句丽。

    一路从海上登陆辽南,另一路则由名将李积率领,兵临辽泽。

    李积大张旗鼓的在辽河西岸造浮桥,给人一副要渡河攻打辽东城的假象。

    实则是派部队北上辽泽填道造桥,出现在辽东腹地。

    在高句丽眼里辽泽是一道天险,所以根本没有设伏。

    唐军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大吃一惊,纷纷关闭城门不敢迎战。

    唐军开始攻城,由此拉开了征讨高句丽的序幕。

    由于高句丽士兵得到了大量隋军的武器甲胄,所以唐军打的非常艰难。

    以至于唐太宗都没能平定辽东。

    好在大唐凭借深厚的国力,在唐高宗李治时期灭掉了高句丽。

    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辽泽的面积一直在减小。

    到了明清时期,辽泽的面积只有隋唐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但腹地还是无法通行,尤其是无法容纳火炮这种重型物资通行。

    李定国先是在地图上找到辽泽的方位,又沿着长城发现了镇靖堡的位置。

    整个广宁一带,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堡垒外加四座关隘。

    (关隘可以理解为天然缺口。)

    无论建奴主力去了哪里,这些堡垒和关隘都应该及时收复。

    “诸位,”王永吉站起身,“既然建奴主力退往镇靖堡,那咱们就趁势出兵收复边关长城以及附近的堡垒关隘,如何?”

    “全听总督大人安排。”

    “末将没有问题。”

    “收复这些地方确实没问题,可问题是收复之后交给谁来守?总不能让这些战兵去守城吧?”在一众赞同的声音中,吴三桂站起来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在明代战兵和守兵不仅军饷不同,训练科目和战斗力也不一样。

    综合战力肯定是战兵强,可要是守城,战兵不如守兵。

    王永吉微微一笑:“放心,人,有的是!”

    “前几日朝廷送来公文说榆园民变已经彻底平息,现已下令调榆园士兵来辽东守城,另外李定国总兵麾下一万步兵也前往辽东的途中。”

    “末将没问题了。”吴三桂又坐了回去。

    随后是安排每个人的作战

第958章 辽泽[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