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大唐贞观年间的第一次科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闱之期已至。

    天下士子,云集于此。

    欲通过科举一展才华,以求取功名。

    他们身临考场,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盛况!

    考场之内,桌椅井然有序。

    每一张桌子上,都铺着雪白的纸张,笔墨纸砚一应俱全,静候着学子们的到来。

    墙壁上,挂着严肃的考场规矩。

    字迹工整,让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

    整个考场,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又紧张的气氛。

    学子们鱼贯而入,他们或神色凝重,或面带微笑。

    但眼中,都闪烁着对知识与前程的渴望。

    他们纷纷落座,开始整理文房四宝,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监考官们身着官服,威严而庄重。

    他们巡视着考场,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每当他们的目光扫过,学子们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聚精会神地准备考试。

    晨光初露,李世民混杂在众学子间,心怀忐忑地步入了庄严肃穆的考场。

    昨夜辗转反侧,一夜未得安睡。

    黑眼圈浓重地挂在眼下。

    然而心中,那股紧张和期待却让他全无困倦之意。

    手心里微微出汗,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终于迎来了这场关键的考试!

    他心中暗自揣测。

    不知此次春闱试题难易程度如何。

    对于贴经、试义等科目,他尚算胸有成竹,自信能够应对自如。

    策论中的实务问题,对他这位日常处理朝政的皇帝而言。

    自然,也不在话下。

    书法、文字乃至口试,他都有十足的把握。

    然而,当想到明法、明算两科时,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言的忧虑。

    身为一国之君,他虽然主导制定了大唐律法,但那些条文细节,他确实未曾逐一背诵。

    那繁杂如海的律法,他怎么可能全数记在心头?

    至于明算,他更是头疼不已。

    在战场上,他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

    但面对九章律、周髀算经等复杂算术时,他却感到力不从心。

    那些数字与公式,在他脑海中如同一团乱麻,难以理清。

    考试在即,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激动的心情。

    途经之学子,遥见李世民,皆肃然起敬。

    他们纷纷立身,拱手而礼,尽显儒者之谦逊。

    “陛下,备考之事如何?”有学子斗胆而问,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此次考试,朝廷有何特别之准备?”

    “闻听此次主考官乃赵国公,梁国公与蔡国公为副。”另一学子补充道,脸上露出惊异之色。

    众学子闻言,皆哗然!

    “国公亲自监考,朝廷对此次春闱之重视,可见一斑!”

    有人瞥见一旁的李世民,笑道:“陛下亲至,与我等共赴春闱,朝廷之重视,自然非同小可。”

    李世民在旁,听得此言,心中却是另一番滋味。

    他嘴角微抽,朝廷重视,非为选拔人才。

    实为高明那臭小子,想看朕的笑话而已!

    哼!

    然而面上,他仍保持着帝王的威严与沉稳。

    此时,又有学子提及:“我听说,太子殿下此次采用糊名之法,以保公平。”

    “何谓糊名之法?”有人不解而问。

    “即我等交卷之后,籍贯、姓名皆被遮盖,考官判卷时,无从知晓试卷出自何人之手。”解释之人

第181章 大唐贞观年间的第一次科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