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实锤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大司马的深谋远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的法度的,列侯都要被削爵逐出长安,一般的官吏不更要执法严明?

    所以这一次重罚王况,怎么看都是一件可以让司法进步的双赢好事。

    王况,伟大了!

    就在众人以为这就是王莽的终极形态之时,王莽接下来的一个决定,更是让在场的百官要忍不住直呼王莽为圣人!

    王莽说道:“王况之罪,臣思之又思,想之又想。王况之所以胆敢以次充好,蒙蔽少府,皆因其一人掌握造纸之术所致。故臣以为若想革除王况之弊,造纸之术应公布天下,使天下有能力之人皆能自造其纸,以争其质。”

    “如此一来,天下之人则可享受更加低廉质优之纸,使得先贤之道可以更加深度传播,使得世人可以通晓圣贤道理,以此反哺大汉中兴之道。”

    王莽此言一出,不管是刘欣还是朝中百官都激动了。

    这可是大大的利好之举啊!

    这些年他们都是无比羡慕和眼红王况独占造纸之利的好处。

    若是王莽真的把造纸术公布于众,以他们各自身后的家族势力,谁家撑不起来一个新的纸坊?

    到时候这些纸张卖到市面上,那可就是一枚枚金灿灿的五铢钱啊!

    虽说大家都是读圣人之书的,但是做官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人,其实也都很清楚什么才是真,什么才是虚?

    现在王莽将如此巨利放出,他不是圣人又是什么?

    所以在这一刻,王莽简直就成了所有人眼中完美的圣人化身,他竟然是那么大公无私,那么的和蔼可亲,那么的令人喜欢。

    能跟王莽这样的人一个时代,真乃是此生之大幸也!

    所以这一次还没刘欣说话,在场的百官就忍不住的人对着王莽一拜:“大司马高义!造纸之术公布天下,必可使得天下之人受其恩泽,能够使更多之人利用纸张学习先贤教诲。我必大汉中兴在望!”

    其他人在这一刻也立刻反应过来,对着王莽也是如此一拜。

    这一拜的感觉,好像是王莽才是这未央宫前殿之主一般。

    享受这么多的崇敬之拜,王莽心中也不禁飘然。

    这种受人推崇尊敬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怪不得会有人忍不住造反,想要自己当皇帝。

    不过王莽的脑袋还是很清醒的。

    造纸术王莽可以公布,但是这些人也别想简单的白嫖。

    王莽对着众人回拜一礼,然后又对着刘欣说道:“此是臣为公布造纸术所拟之章程,还请陛下御览。”

    刘欣看着王莽突然递出的奏章,也不由深吸一口气,从王莽手中亲自接了过来。

    刘欣看着里面的章程建议,呼吸也越来越急促,显然王莽在这份章程之中给予朝廷的利益也是绝大的。

    否则刘欣也不会这般激动的。

    刘欣在看完了一遍之后,带着兴奋的目光,对着王莽说道:“朕照准了。朕可责命新设大汉造纸处主管天下所有造纸事宜。”

    王莽听到刘欣的话后,也回道:“陛下圣明!”

    殿中其他百官听着刘欣和王莽的话,心里就跟猫挠了一样,痒的不了,就是不知道王莽递给刘欣的章程之中到底说了什么。

    还有这个新设的大汉造纸处又算是什么机构?它职能是什么呢?

    这些都是大家心切想知道,但又一抹黑的事情。

    只能等着最后的公布。

    但是即便如此,大家的心情还是无比畅快的,毕竟大司马要将造纸术公布于众,这对在场的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等到回去之后,就可以安排人手按照公布出来的造纸术秘方造出属于自己的纸张,一想到这里想不开心都难。

    毕竟少府的纸张有多么的紧俏好卖,他们实在是太知道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啊。

    王莽给刘欣的这份奏疏建议其实也很简单,没有多少的新套路。

    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要刘欣仿照朝廷垄断盐铁专利的套路,设置一个大汉造纸处主管天下所有的造纸作坊所产之纸的交易,让这些想要造纸的人都必须给朝廷交上一份利税以充实国库,从而也可以以监管的手段控制纸张的优劣质量问题。

    谁家的纸张在市场上出了问题,造纸处也可以作为执法机构,对其进行处罚,从而保护买纸人的权益。

    这种套路虽然在后世的行政管理之中不新鲜,但在现在的大汉绝对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举措。

    一旦实施起来必定会引起一场新的市场革命,使得以后凡是要参与到朝廷开源的新项目之中赚钱之前,就得培养出按时缴税的习惯。

    毕竟这么大一个帝国,若是将所有的赋税都压在自耕农身上,那实在是太狠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动动别的心思,收一收世家大族和投机大商们的税。

    毕竟他们的钱才是最符合朝廷利益的钱。

    只收升斗小民的税,王莽不屑如此!

    要收就世家们的!

    当然这种收法还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按照不同的名目,不同的章程,分开去收。

    否则他们一下子反应过来,认为朝廷就是要收他们的税,使得他们集体抗税,那不就坏事了?

    毕竟这些人的势力还是很庞大的,轻易也是得罪不起的。

    所以,先要收他们的钱,收他们的税,就得像是钓鱼一样,得放饵,得迂回。

    等到收成一种习惯,一旦有人敢偷税漏税,几乎都不用朝廷再说说教什么,这些已经交了多年税费的人就会因为沉默成本过大,进而去谴责不交钱的人。

    如此一来,朝廷税制不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从单一农税,转变成多样化的商税。

    到时候大汉造纸处不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大汉税务局,为大汉财政提供源源不断的商税来源,支撑着大汉帝国的行政以及其他方面的必有支出。

    这样下去,老百姓们的税赋负担不就可以逐步减轻,以后不就不会再有因为吃不饱饭而爆发的民乱之事。

    可以说王莽这一步棋下的是相当深远,他都已经盘算到世家大族们的千秋万代的口袋了。

第53章 大司马的深谋远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