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陛下之恩,臣必报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卓然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沉得住气?
就在这风平浪静的七天后,乘乡之中也终于发了一件大抓一大把的。
在面对两千石大吏时,他们也只能远远拜见,不敢有丝毫的放肆之举。
现在奉王命来广汉宣诏,还未宣读诏书,王莽这位已经位列两千石的大吏还能以如此之礼遇待他,这不禁又让这位长安使者想起了王莽在长安之中谦逊好礼的贤德之名。
因此,这位长安使者对王莽的好感度也是极速飙升,对王莽也更是客气起来。
长安使者对着王莽拜道:“太守果然是一片赤诚忠心,陛下有太守这般良臣,实乃大汉之幸也。”
王莽听着这位长安使者的话,脸上顿时又露出了和在长安之时那样的谦逊笑容,与此同时站在王莽身后的文齐,严尤,班游等人脸上的笑容也都跟着激动起来。
长安使者能这么对王莽言语,那么此次的长安诏书必然不是问罪之诏!
既然不是问罪之诏,那么肯定就是好事了。
王莽邀请长安使者进到郡府之内,“使君里面请。”
长安使者在王莽带领下到了郡府之内的中庭。
到了中庭之后,王莽先是一脸关切的问了刘骜在长安是否康泰,皇太后是否康泰。
面对王莽的关切之问,长安使者一一作答,并也在心中不禁又对王莽加分,以为王莽真的就是一位忠心赤诚的好大臣,到了地方之上,还不忘关心天子,皇太后。
心中也不禁叹王莽是如此赤诚忠孝之人,怪不得他能这般年纪就可以位列封疆,成为一郡太守。
“还请王君准备接旨。”
在和王莽闲聊之后,这位长安使者也终于想起了自己的使命,要宣读刘骜的天子诏书了。
王莽听到这位长安使者的提醒之后,也立刻开始整饬衣冠,聆听圣意
跟在王莽身后的一众郡府官吏也都如此,都整理起了自己的衣冠,并且也都按照自己的职位高低,开始排序站立,等候旨意。
长安使者看着王莽及其身后之人准备完毕之后,也终于将他此次要宣读的诏书请了出来。
在汉代之时,大臣接受天子诏书之时,规矩还不算太大,只要正了衣冠,差不多就可以接旨了。
但在明清之后,由于皇帝极权的加重,臣子在接旨之前都要设立香案,先将圣旨置于香案之上拜了又拜之后,才能聆听圣意。
因此在这一对比之下,还是汉代人显得正经了一些。
天子和臣下的关系虽然也是一上一下,但终究还都是相互尊重的。
王莽躬身一拜,“臣广汉太守王莽恭听天子之诏。”
长安使者见到王莽一拜之后,他也将刘骜的诏书展开了。
“制曰:惊闻扈商之死,朕心甚骇。两千石吏乃朝廷之柱石也,今亡于广汉,依律当追汝之罪责。然汝乃是新任之官,朕若直问其罪,恐寒汝之一片为国之心也。”
“朕见汝之前请罪之疏,已明卿之忠心也。故朕不欲罪卿,特命卿兼益州部刺史之职,领蜀中三郡之兵,全力侦办扈商之案,以彰朝廷之威也。”
长安使者抑扬顿挫的声音将刘骜的诏书大声的宣读出来。
王莽听完这份诏书的内容之后,眼中的光彩顿时绽放,他万万没想到刘骜竟然这般大方,不仅给了他益州部刺史的名头,还给他节制蜀中蜀郡之兵的权利。
这一来王莽不就是名副其实的蜀中之首了吗?
王莽对着诏书拜道:“天子圣恩,莽愧不敢受!三郡之兵兹事体大,莽仅为一郡之太守,岂敢越权以掌他郡之兵?”
长安使者听到王莽此言后,好像是刘骜上身了一般,也预料到了王莽的反应。
使者言道:“王君勿要推辞。此乃是陛下之意也。陛下知蜀中之地蛮夷甚众,扈君被刺,陛下痛心疾首,忧蜀中悍匪成风,不能制也,因此这才专门下旨令王君暂领三郡兵马,剿灭悍匪,以绝后患,保证蜀中安全也。”
王莽听完这句话后,感动的眼泪都出来,转身对着长安的方向就是一拜:“臣多谢陛下信重,陛下之恩,臣必报之!”
第24章 陛下之恩,臣必报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