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万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三话:立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都是留着的,不会像往年一样卖了换包谷面。

    也就是说,大米他们是吃的起一顿两顿的。

    娃儿在家里也是要吃米饭的,去村塾吃不是一样?三十斤包谷面三十斤大米不多,刚刚够娃子吃。

    至于肉,他们搁家也是一月里要吃上好几回的,娃儿不吃?

    一百八十文算下来也就是娃子一个月吃六十文的肉,四斤肉的事,不多。

    单算是不多,也都合理,可加在一起一两银子,就有些叫人肉痛了。

    三个月一两银子,一年就是四两银子,娃子读一年就可以娶个媳妇了。

    对了,因着日子好过起来,他们这十里八村的风俗也变了,讨媳妇从前二两银子就够,现下也要四五两了。

    不过,娃子在家也是要这么吃的不是?

    脑子转得快的,想得通这样他们是划得着的,娃子能读书识字,就是最划算的。

    是以,很多人当时就装好了口粮带着往村塾来了。

    三个先生只管授课的事儿,自然不管这口粮的琐碎事,村长就接了这活计,口粮他锁好了管着,每日给做饭的妇人拿就是了,再有卖肉,他每天早上溜达着往淮水河滩去买就是了。

    这口粮给其他谁管着,村人都要怕万一摸斤偷两的顺回去就咋办?

    但村长管着,他们就放心了。

    至于做饭的妇人,村长也找好了,贾良田的小媳妇洪氏听说村塾要招做饭的妇人,就先跟村长说了,村长一听她愿意,哪有不同意的?

    这洪氏就定好了,剩下的一个,村长脑子里把满村的妇人过了过,嘴巴消停的,做事卖力的,几乎都在许家作坊做着工呢。

    那就往年轻的这两年刚嫁进来的找,这就让他找着个合适的,许老汪的大孙媳妇,也就是潘氏的儿媳妇。

    是老许家的亲戚,人也合适,正好了。

    这工钱毕竟是许三花出的,所以村长选定了人还是来给许三花说了一声,许三花不管这个,倒是跟村长提了一句,女娃子也能读书识字,村塾也可以收女娃子。

    村长一听,女娃上学?

    谁家愿意?

    虽然心里琢磨,但他还是在各家各户来送口粮给娃子报名时提了这句。

    大多数人一听就扭头了,男娃他们咬牙送来了,女娃还送来?那可算了。

    但也有人家家里娃子少的,日子也过起来的,想着老许家的六花,可不就是因为识字所以才能跟镇上的秀才定了亲?

    要是他们家的女娃也识字,以后亲事都要好说些。

    疼女娃的人家心里自然有一本账。

    转天村里就有人家送口粮来是给家里的女娃报名的。

    这头一批的,都是跟老许家交好的这些人家,家里一个两个的都在作坊做工,套种魔芋也挣了不少钱的。

    比如许大劳和李氏的小女儿许香梅,何彩云的妹妹何彩霞,许三平的小女儿许旺喜,吴大隆的女儿吴丫丫,潘氏的小女儿许桂香,余家的两个小女儿,等等等等。

    还有大柴村的,薛红秀的堂妹也送了来,还有另几个也在作坊做工的人家的女儿。

    总之,加起来,竟也有十来个七八岁的小女娃呢!

    村长一见这势头,行啊,一琢磨,送女娃的口粮减半,反正女娃的饭量咋也比不过男娃,咳,当然,三花除外。

    一听女娃的口粮减半,在家里也是要吃的,反正六七岁的娃娃也做不了多少活,冬日也不忙活,就花半两银子送去上个冬学,认两个字也行。

    打着这样主意的,一下子又送来十来个女娃子。

    再加上家家户户有适龄的都送来了男娃子,到了十月初一立学,村塾里足足有一百二十个娃子。

    一百二十个娃子按高矮排序,站满了村塾前的空地,一个个的双眼亮晶晶,满脸通红的望着前头的三位先生。

    那阵势,看得专门跑来看得家长们,心里也是一阵火热。

    此后读书声传来,笼罩整个村子,坐在家中都能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

    …………

    众村人不由得纷纷点头,读书好啊,他们小时候就是读不起,能读的话,谁不想读?谁不想认几个字?

    他们也是没机会,要不然,说不得他们也有考童生的天赋咧!

    不过现在好了,他们没做成的事,他们的娃子能做了。

    不管读不读得,能认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也是不亏。

    万一能读呢?

    那就是改换门庭的大好事啊!

    村里的冬学就这样开始了,冬日里没事做,冷清,听这读书声朗朗响起,可是一件叫人觉得十分享受的事。

    老许家的大娃子成家了,小的这辈又还小,所以暂时还没有娃子在村塾读书。

    不过这也不影响老许头背着手一天往响水滩去两趟,跟一群小老头听着村塾里的读书声,扯和些他们小时候的向往。

第五百八十三话:立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