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看看!这才是老臣谋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待坐回座位,申屠嘉嘴上,虽是对天子启做着汇报,但那满带着警告的目光,却时不时瞥向了刘启身侧的晁错。

    “陛下;”

    “燕、代两国,也和梁国一样,是绝对不能削土的。”

    “——因为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时,燕、代两国的敕封,就是出于抵御北方的匈奴人、卫戍边墙的目的。”

    “而现在,陛下即将推行《削藩策》,关东即将爆发诸侯叛乱的战争;”

    “这就让梁、代、燕三国,变得无比的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是说着,申屠嘉不忘又撇了晁错一眼;

    似是说教,又似是鄙夷般说道:“因为梁国,可以为陛下、为朝堂,将叛军挡在函谷关外,挡在睢阳以东。”

    “而燕、代二国,则可以为陛下、为朝堂,将匈奴人挡在边墙之外、长城以北······”

    “为了保证战火不会波及关中,梁国,必须始终站在朝堂这一边;”

    “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匈奴人,不会在这一场战争中,成为朝堂需要对付的第二个敌人,燕、代二国,也同样要坚定不移的站在朝堂这一方,为我汉家,守住北方边墙。”

    “——只有这样,陛下才可以将这场叛乱所波及的范围,控制在关东;”

    “并将朝堂所需要对付的敌人,控制在‘只有宗亲诸侯,而没有外族北蛮的程度······”

    听到这里,天子启才终于面带认可的点下头,轻笑着望向申屠嘉,毫不吝啬的表达了自己的敬重;

    待片刻之后,天子启的目光,从申屠嘉移到晁错身上时,那深邃的目光,却又有些复杂了起来。

    虽然从始至终,天子启都没有说哪怕一句话,但就是这分别望向两人的目光,便已经说明了一切。

    ——晁错!

    ——你看看人家申屠嘉!

    感受到天子启的这层用意,晁错自是如丧考妣的低下头,朝天子启漠然一拱手,便失魂落魄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而申屠嘉,也终于将夹杂着敌意的目光,从晁错身上收回。

    暗下稍一思虑,便对天子启又一拜。

    “除去镇守关中门户的梁国,以及卫戍北方边墙的燕、代二国,剩下的宗亲诸侯国当中,其实,也没有几个迫切需要削的。”

    “——赵国,虽然没有直接与草原接壤,却也是燕、代二国坚实的后盾;”

    “如果边墙有事,燕、代二国自顾不暇,赵国,就可以派出援军,来加固北墙的防线。”

    “太祖高皇帝之时,之所以会给予赵王‘必要时,统掌燕、代之兵的权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相应的:由于这样庞大的权力,陛下对于赵国,也需要多加戒备,绝对不能让赵王,参与到这场叛乱当中。”

    “因为赵国一旦参加叛乱,就意味着边墙很可能会出问题,匈奴人就算原本不打算来,也很可能会被赵王请入边关;”

    “而到了那时,有赵王亲自‘带路,燕、代二国再如何,也绝对无法抵挡匈奴人南下,参与到这场叛乱之中了······”

    听闻申屠嘉此言,天子启也不由悠然发出一声长叹,又面带赞可的点了点头。

    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宗亲诸侯,确实是让朝堂如鲠在喉的重大隐患。

    但宗亲诸侯割据的问题,却并不是‘由来已久。

    ——若非如此,太祖高皇帝刘邦,也不可能用这些刘氏宗亲,来做关东各国的诸侯王了。

    实际上,太祖刘邦在最开始,无论是分封异姓诸侯,还是后来以宗亲诸侯镇压关东,目的都只有一个:为朝堂中央分担治理地方,以及守卫边关的压力。

    至于宗亲诸侯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也正是因为‘治理地方‘守卫边关等职责,让这些诸侯王可以名正言顺的囤积兵马,肆无忌惮的强大自身。

    但对此,长安朝堂,却根本没有反对的立场。

    ——让俺们治理地方的是?茫?桓?晒僭保?冒趁亲粤Ω??囊彩悄悖

    ——让俺们守卫边疆的是你,不给派军队,让俺们自己招兵买马、组建军队的也是你!

    合着好赖话,都全让你长安朝堂给说了?

    所以说到底,即便是到了现在,那些关东诸侯们已经尾大不掉,并早已显露反状,但关东地区的治安,以及边境地区的边防压力,也还是由这些诸侯王承担大半。

    尤其是北方的燕、代、赵三国,几乎是在汉匈战争爆发初期,汉室唯一可以发动的抵御力量。

    所以,饶是天子启也想一次性把燕、赵二国给削了,也不得不承认:申屠嘉,是对的;

    为了叛乱爆发之后,长安朝堂能专心平定叛乱,而不是一边平叛,一边在边墙和匈奴人作战,燕、代、赵三国,必须被排除在《削藩策》的打击范围之内。

    ——最起码,也得是暂时排除在外。

    想到这里,天子启便又点了点头,望向申屠嘉的目光中,也逐渐带上了些许严峻。

    “丞相的意思,朕明白;”

    “如果可以,朕也必然会竭力争取,避免赵国,参与到这场叛乱当中。”

    沉声一语,便见天子启又低下头,抓起一卷以‘楚王刘戊四个字开头的罪状书。

    嘴上,天子启也不忘问道:“请丞相再说说,其他的宗亲诸侯,该如何处理?”

    听闻此言,饶是对关东各国的情况了若指掌,申屠嘉,也不由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思虑之中。

    梁国,是函谷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动;

    燕、代、赵,是抵御匈奴入侵的中坚力量,能不动也得尽量别动。

    而剩下的宗亲诸侯······

    “陛下。”

    思虑良久,终还是得出结论的申屠嘉,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也尽带上了满满的坚决。

    “臣认为,如果《削藩策》的目的,是逼反某个诸侯国的话······”

    “——那唯一需要削的,便应该是吴国!!!”

    毫不迟疑的道出一语,便见申屠嘉缓缓站起身,不顾一旁的陶青、晁错二人骇然欲绝的目光,一步步走到天子启的面前。

    “归根结底,《削藩策》想要达成的结果,也不外乎两种。”

    “——削夺诸侯王的领土,查看宗亲诸侯王们的反应。”

    “如果宗亲诸侯们不反抗,那就可以通过削土,彻底减弱诸侯王们的势力,让他们不再有做乱的能力;”

    “如果宗亲诸侯们奋起反抗,则可以通过平定叛乱,来彻底铲除宗亲诸侯!”

    如是说者,申屠嘉不忘回过头,不冷不淡的看了晁错一眼。

    “臣记得,内史在《削藩策》中说:不管是否削藩,宗亲诸侯都会反叛;”

    “但臣认为,在如今的关东宗亲诸侯们当中,唯一一个‘无论如何都会反的,只有吴王刘濞一人。”

    “——有能力纠集起关东诸侯,合力发动反叛的,也只有吴王刘濞一人。”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

    “擒贼,先擒王!”

    “所以,陛下与其用一纸《削藩策》,将所有关东诸侯都一起逼反,倒不如只削刘濞一人。”

    轻声道出一语,申屠嘉写满严峻的面容,也终于有了些许放松的趋势。

    “如果连刘濞都不敢反抗,那等以后,陛下再次序削其他的宗亲诸侯,也绝对不会有人胆敢反抗。”

    “若刘濞有心反抗,陛下却也只削了刘濞一人的国土;”

    “——对于其他宗亲诸侯,陛下非但不用削土,甚至,还可以许下厚赐。”

    “这样一来,只有刘濞一人被削土,便很难会让其他宗亲诸侯,生出‘兔死狐悲的想法;”

    “对于刘濞共同反叛的提议,也基本不会有人理睬。”

    “只要无法煽动其他宗亲诸侯,那刘濞,便是孤身一人、势单影孤。”

    “只凭一个吴国,刘濞就算是举兵反叛,也根本无法对朝堂,造成太大的威胁······”

    (本章完)

    :。手机版网址:

第117章 看看!这才是老臣谋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