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 皇帝,可说话算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午时前后,上林苑,兽圈。

    当窦太后带着刘胜、刘非两兄弟姗姗来迟,早就等候在兽圈外的天子启,明显已是有些昏昏欲睡;

    但在看到窦太后的身影后,天子启还是强打起精神,赶忙迎上前去,自刘胜手中接过窦太后的胳膊;

    恭顺的搀扶着母亲窦氏,到早就准备好的筵席之上安坐下来,天子启才笑着退后两步,对窦太后大礼一拜。

    “儿臣~参见母后~”

    “敬问母后躬安~~~”

    略带浮夸的一声拜喏,也惹得兽圈周围伺候的宫人们纷纷为之侧目,似是想要一睹天子启多年难得一见的恭顺。

    倒是窦太后,见天子启这般架势,却漠然撇过头去,目光随意撒向不远处的兽圈,嘴上不冷不淡的回道:“托皇帝的福~”

    “只要今日,别‘意外掉进兽圈,三两日内,便还死不了······”

    听闻母亲这一番夹枪带棒的回复,天子启也不由面色一滞,略有些尴尬的僵在了原地。

    只片刻之后,却又见天子启赶忙恢复先前,那满是恭顺的笑容,自顾自走到窦太后身侧,摆弄起了火炉内的木柴;

    一边摆弄着,一边不忘对一旁的宫人吩咐道:“再去取两个火炉来;”

    “可千万不能让太后着了凉,再惹了风寒。”

    闻言,一旁的宫人自是赶忙拱手领命,只片刻之内,便将早就备好的几个火炉取来,分别放在了窦太后身后、身侧;

    见此,窦太后面上清冷却不减分毫,只摆出一副‘我是瞎子,我什么都看不见的架势,看着不远处的兽圈,漠然发起了呆······

    “诶,小九;”

    “今儿这······”

    “——怎么个意思?”

    刚到窦太后身侧约五步的末席坐下身,耳边便传来五哥刘非疑惑地询问声,惹得刘胜不由得抬起头;

    待看见窦太后面上冷漠,以及天子启那有心献媚,却根本得不到回应的尴尬神容,刘胜也只嘿然一笑,自顾自坐下身来。

    “还不是那日宫宴,父皇惹恼了皇祖母;”

    “皇祖母气急之下,直接不让父皇削藩了。”

    “这不,父皇也慌了神,才有的今日这一遭······”

    尽量压低语气,将今日这诡异的场面,简单向身旁的五哥刘非解释一番,刘胜便百无聊赖的低下头去,也学着祖母窦太后的模样,自顾自发起了呆。

    ——今日这一遭,可以说跟刘胜半点关系都没有。

    天子启要刘胜去劝,刘胜去了,没劝动;

    天子启又要刘胜,将窦太后从长安请来这上林苑,刘胜也已经请来了。

    接下来的事,就不关刘胜的事了。

    天子启爱咋地咋地,只要别再把刘胜扔进那兽圈里,刘胜就绝对不会再开口,多说上哪怕一句话。

    倒是一旁的刘非,听闻刘胜这一番解读,却是不由有些焦虑起来。

    “不让削藩了?”

    “这!”

    “若父皇不削藩了,我还怎么率军出征,平定叛乱?”

    略带焦急的一声质询,却只惹得刘胜漠然侧过头,望向五哥刘非的目光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些许警告。

    “五哥;”

    “要是还信得过弟弟我,就听我一句劝。”

    “——今日之事,五哥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万一再莫名其妙让父皇盯上,受罪的,可就不单是五哥了;”

    “便是牵连程夫人,以及四哥、八哥,甚至唐夫人、六哥,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意味深长的发出一声提醒,见刘非面上仍略有些焦急,刘胜不由又稍发出一声短叹;

    侧过身,望向一旁的天子启,刘胜思虑再三,终还是道出了一句话,才让刘非稍安下心来。

    “五哥放心;”

    “这藩,父皇无论如何,都是一定要削的。”

    “虽说有皇祖母在,父皇没办法一意孤行、强行削藩,但今日,父皇肯定能说动皇祖母。”

    “若是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父皇,也就不是父皇了······”

    沉声道出一语,终于是让刘非若有所思的点下头,将面上焦急之色尽数敛去,刘胜才正过身,暗自思虑起来。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奇怪;

    ——刘启堂堂天子之身,想要推行《削藩策》,难道还要看窦太后的脸色?

    不都说,后宫不得干政的吗?

    窦太后这样插手朝政,难道就不怕遭到天下人的唾骂,被朝野内外千夫所指?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句‘后宫不得干政的政治潜规则。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存在于世间的规则,都必然是因为曾经的一场灾难,才应运而生。

    就好比后世,华夏民族饱经鸭片战争的摧残、‘病夫之名的屈辱,才会在新时代,维持对‘独品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力度;

    再好比后世,那一场震惊古今中外,甚至动用到各类轻重火器、先进战术的村战,导致对热武器的全方位管制,成为了华夏朝堂的不二选择。

    延伸到华夏封建历史上,那句出现频率极高的‘后宫不得干政,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后来的朝代,之所以会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觉悟、共识,就是因为过去,曾经发生过因为‘后宫干政,而导致天下大乱的事。

    有了这样的教训,后世的人才经过反思之后,得到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结论,并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将其打造成了主流思想界的共识。

    而将‘后宫干政的恶果展露于世人眼前,让后世人在反思之后,得到‘后宫干政,祸国殃民的认知的,则恰恰是如今这汉室建立之初,所发生过的几件大事。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发妻:高后吕雉。

    太祖刘邦驾崩之后,孝惠刘盈年少登基,朝中大事俱掌于太后吕雉之手;

    尤其是在几年后,孝惠刘盈也英年早逝,汉家皇位传到刘氏第三代子孙:前少帝刘恭时,吕太后的权势,更是全然达到了巅峰。

    后世人如何评说吕太后的功、过,刘胜早已有些记不清了;

    但刘胜知道的是:在如今的汉室,高后吕雉的风评,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对于吕太后的执政能力,如今汉室的主流舆论,还是比较认可的;

    但对于吕太后遍封诸吕外戚为王、侯,最终引发‘诸吕之祸一事,如今的汉室,则是无一例外的唾骂、鄙视。

    这样说来,吕太后纵容母族外戚、引发诸吕之乱,便算是后世‘后宫不得干政之说,在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依据;

    而第二个依据,距今也依旧不远。

    ——薄昭。

    在薄昭那件事之前,已故太皇太后薄氏一族,原本可以成为一家门风淳朴、严谨的外戚;

    尤其是继之前,那‘祸国殃民的吕氏外戚之后,成为一家明显和吕氏‘天差地别的好外戚。

    但在薄昭那件事之后,薄氏一族数十年的努力,却尽皆付诸东流。

    在天下人的眼中,出了薄昭这么一个恶人的薄氏外戚,变成了‘险些成为又一个吕氏,却被英明神武的太宗孝文皇帝镇压下去的低配版吕氏。

    所以,继吕太后吕氏之后,又一家险些祸国殃民的外戚:薄氏,便成为了后世‘后宫不得干政之说,在华夏历史上的第二个依据。

    再到现在,有了吕氏、薄氏的教训之后,如今的窦氏外

第109章 皇帝,可说话算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